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2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10-12页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概述 | 第12-17页 |
2.1 相关概念概述 | 第12-14页 |
2.1.1 高技能人才 | 第12-13页 |
2.1.2 其他相关概念 | 第13-14页 |
2.2 相关理论概述 | 第14-17页 |
2.2.1 舒尔茨人力资本理论 | 第14-15页 |
2.2.2 学校能级理论 | 第15页 |
2.2.3 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 | 第15-17页 |
第三章 包头市高技能人才发展现状 | 第17-25页 |
3.1 发展现状 | 第17-22页 |
3.1.1 高技能人才总体情况 | 第17-19页 |
3.1.2 主要行业高技能人才分布情况 | 第19页 |
3.1.3 职业技能鉴定情况 | 第19-20页 |
3.1.4 获得证书人员等级情况 | 第20-21页 |
3.1.5 职业技能鉴定所(站)发展情况 | 第21页 |
3.1.6 用人单位培训需求情况 | 第21-22页 |
3.1.7 各类社会培训情况 | 第22页 |
3.2 包头市高技能人才发展取得的成绩 | 第22-25页 |
3.2.1 以完善政策为导向,促进技能人才队伍梯次发展 | 第22页 |
3.2.2 以强化培养为重点,努力打造高技能人才成长发展的良好环境 | 第22-24页 |
3.2.3 以创新评价机制为突破口,积极培育技能人才脱颖而出 | 第24-25页 |
第四章 包头市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 第25-31页 |
4.1 高技能人才总量不足 | 第25-26页 |
4.2 技能人才结构失衡 | 第26页 |
4.3 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不健全 | 第26-27页 |
4.4 政府、企业投入不足 | 第27-28页 |
4.5 高技能人才激励措施和评价机制还未形成 | 第28-29页 |
4.6 以上问题造成的不良后果 | 第29-31页 |
第五章 国内外在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方面的经验及其借鉴 | 第31-36页 |
5.1 国外发达国家的做法 | 第31-32页 |
5.1.1 澳大利亚 | 第31页 |
5.1.2 德国 | 第31-32页 |
5.1.3 美国 | 第32页 |
5.2 国内主要城市的做法 | 第32-34页 |
5.2.1 湖南省 | 第32-33页 |
5.2.2 上海市 | 第33页 |
5.2.3 深圳市 | 第33-34页 |
5.2.4 其他地区的做法 | 第34页 |
5.3 对包头市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启示 | 第34-36页 |
第六章 包头市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建议 | 第36-49页 |
6.1 加强高技能人才基础工作 | 第36页 |
6.1.1 明确包头市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发展目标 | 第36页 |
6.1.2 加强舆论宣传 | 第36页 |
6.2 完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 | 第36-40页 |
6.2.1 政府主导培养 | 第37页 |
6.2.2 企业行业自主培养 | 第37-38页 |
6.2.3 职业院校专门培养 | 第38-39页 |
6.2.4 院校企业合作培养 | 第39-40页 |
6.3 完善高技能人才评价制度 | 第40-41页 |
6.3.1 完善社会化职业技能鉴定制度 | 第40页 |
6.3.2 推进职业院校技能考评工作,全面实行“双证”制度 | 第40-41页 |
6.3.3 改革企业职工技能评价方式 | 第41页 |
6.4 建立高技能人才激励与保障机制 | 第41-44页 |
6.4.1 建立高技能人才激励机制 | 第41-43页 |
6.4.2 完善高技能人才保障机制 | 第43-44页 |
6.5 完善高技能人才培养投入政策 | 第44-49页 |
6.5.1 对高技能人才的投入分析 | 第44页 |
6.5.2 加大对职业院校高技能人才的经费投入 | 第44-45页 |
6.5.3 依法提取使用职工教育经费 | 第45-46页 |
6.5.4 统筹安排城市教育费附加 | 第46页 |
6.5.5 加快公共实训基地建设 | 第46-49页 |
结语 | 第49-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3页 |
致谢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