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区域规划论文--中国区域规划论文--农村乡镇规划论文

休闲农业生态景观设计研究--以武汉“光照”农业观光园为例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1章 绪论第11-16页
    1.1 选题依据和意义第11-13页
        1.1.1 选题依据第11-12页
        1.1.2 选题意义第12-13页
    1.2 选题内容和目的第13-14页
        1.2.1 选题内容第13页
        1.2.2 选题目的第13-14页
    1.3 研究方法和框架第14-16页
        1.3.1 研究方法第14-15页
            1.3.1.1 资料收集法第14页
            1.3.1.2 实地勘测法第14页
            1.3.1.3 案例研究法第14页
            1.3.1.4 归纳总结法第14-15页
        1.3.2 研究框架第15-16页
第2章 国内外农业观光园发展现状第16-34页
    2.1 国外农业观光园发展现状第16-27页
        2.1.1 国外农业观光园发展历程概述第16-17页
        2.1.2 欧洲地区农业观光园发展现状第17-22页
            2.1.2.1 德国第17-19页
            2.1.2.2 意大利第19-20页
            2.1.2.3 西班牙第20页
            2.1.2.4 法国第20-22页
            2.1.2.5 波兰第22页
        2.1.3 美国地区农业观光园发展现状第22-23页
        2.1.4 亚洲地区农业观光园发展现状第23-27页
            2.1.4.1 新加坡第24页
            2.1.4.2 马来西亚第24-25页
            2.1.4.3 日本第25-27页
    2.2 国内农业观光园发展状况第27-31页
        2.2.1 台湾地区农业观光园发展现状第27-28页
        2.2.2 大陆地区农业观光园发展现状第28-31页
            2.2.2.1 北京第28-29页
            2.2.2.2 上海第29-30页
            2.2.2.3 成都第30-31页
    2.3 国内外农业观光园发展对比分析第31-32页
    2.4 我国农业观光园设计存在的问题第32-34页
        2.4.1 设计规模过小,用地不明确第32页
        2.4.2 景观设计单一,配套设施不完善第32页
        2.4.3 缺乏主题创意,文化底蕴不足第32页
        2.4.4 缺乏农家特色,失去自然气息第32-33页
        2.4.5 忽视整体规划布局,不注重整体效果第33-34页
第三章 农业观光园理论研究第34-41页
    3.1 农业观光园的涵义第34-35页
    3.2 农业观光园的特征第35-37页
        3.2.1 观赏性第35页
        3.2.2 参与性第35-36页
        3.2.3 文化性第36页
        3.2.4 趣味性第36页
        3.2.5 市场性第36-37页
        3.2.6 生态性第37页
    3.3 农业观光园的功能第37-38页
        3.3.1 生产环保功能第37页
        3.3.2 休闲娱乐功能第37-38页
        3.3.3 教育医疗功能第38页
        3.3.4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功能第38页
    3.4 农业观光园的发展历程第38-41页
        3.4.1 萌芽阶段第39页
        3.4.2 观光阶段第39页
        3.4.3 度假阶段第39-40页
        3.4.4 租赁阶段第40-41页
第4章 农业观光园生态景观设计依据及步骤第41-53页
    4.1 农业观光园生态景观设计理论基础第41-44页
        4.1.1 景观生态第41-42页
        4.1.2 景观审美第42-43页
        4.1.3 持续发展第43页
        4.1.4 城市规划第43页
        4.1.5 旅游心理第43-44页
    4.2 农业观光园生态景观设计原则第44-45页
        4.2.1 生态原则第44页
        4.2.2 经济原则第44页
        4.2.3 参与性原则第44页
        4.2.4 突出特色原则第44页
        4.2.5 文化原则第44-45页
        4.2.6 多样性原则第45页
    4.3 农业观光园生态景观设计内容第45-51页
        4.3.1 规划编制基础资料的收集、整理第45-46页
        4.3.2 目标人群分析第46-48页
        4.3.3 确定发展战略第48页
        4.3.4 确定产业布局第48页
        4.3.5 划分功能布局第48-49页
        4.3.6 对景观系统进行规划设计第49-50页
        4.3.7 主要设计成果第50-51页
    4.4 农业观光园生态景观设计步骤第51-53页
        4.4.1 功能定位第51页
        4.4.2 确定主题第51-52页
        4.4.3 具体构思第52页
        4.4.4 设计实现第52-53页
第5章 武汉光照农业观光园生态景观设计分析研究第53-66页
    5.1 园区基础资料第53-54页
        5.1.1 区位条件第53页
        5.1.2 资源条件第53-54页
        5.1.3 立体条件第54页
    5.2 园区目标定位第54页
    5.3 园区功能定位第54-55页
        5.3.1 旅游观光第54-55页
        5.3.2 科普教育第55页
        5.3.3 科学研究第55页
    5.4 园区设计理念第55-56页
    5.5 园区设计构思第56-57页
        5.5.1 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第56页
        5.5.2 景观建设服务于生态保护第56页
        5.5.3 以植物景观为主、兼顾景观多样性第56-57页
        5.5.4 人工群落与自然景观协调一致第57页
    5.6 园区景观设计第57-66页
        5.6.1 入口及景观大道第57-58页
        5.6.2 景区标志景观第58页
        5.6.3 公建区景观第58-61页
            5.6.3.1 莲峰院第59-60页
            5.6.3.2 静辉院第60页
            5.6.3.3 桂香院第60-61页
        5.6.4 别墅区景观第61-63页
            5.6.4.1 亲水平台设计第61-62页
            5.6.4.2 别墅设计第62-63页
        5.6.5 种植区景观第63-66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66-68页
    6.1 结论第66页
    6.2 展望第66-68页
参考文献第68-70页
致谢第70-71页
附录 1第71页

论文共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境外涉华纪录片中国国家形象建构研究(2010-2016)
下一篇:微/纳米颗粒增强铝合金微弧氧化层的制备和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