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汽车工程论文--汽车材料论文

微/纳米颗粒增强铝合金微弧氧化层的制备和性能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1章 绪论第9-15页
    1.1 铝合金微弧氧化技术第9-11页
        1.1.1 铝合金微弧氧化技术的发展第10页
        1.1.2 铝合金微弧氧化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1页
    1.2 微纳米材料简介第11-13页
        1.2.1 微纳米材料研究现状第11-12页
        1.2.2 微纳米材料的制备第12-13页
    1.3 选题的意义第13页
    1.4 本文的研究路线第13-15页
第2章 试验设备及试验方案第15-23页
    2.1 试验设备介绍第15-20页
        2.1.1 行星式球磨机第15页
        2.1.2 纳米激光粒度仪第15-16页
        2.1.3 微弧氧化装置第16-17页
        2.1.4 试验电源和电能表第17页
        2.1.5 覆层测厚仪第17-18页
        2.1.6 显微硬度仪第18页
        2.1.7 粗糙度测定仪第18-19页
        2.1.8 激光法导热分析仪第19页
        2.1.9 往复式摩擦磨损试验机第19-20页
    2.2 基本试验参数的确定第20-22页
        2.2.1 试样材料与预处理第20-21页
        2.2.2 电参数的确定第21页
        2.2.3 电解液的选择第21-22页
    2.3 本章小结第22-23页
第3章 微纳米粉的制备及正交试验设计第23-31页
    3.1 微纳米粉体的选取与制备第23-27页
        3.1.1 碳化硅微纳米颗粒第23-25页
        3.1.2 蛇纹石微纳米颗粒第25-26页
        3.1.3 二硫化钼微纳米颗粒第26-27页
    3.2 微弧氧化试验设计第27-29页
        3.2.1 正交试验设计简介第27-28页
        3.2.2 微弧氧化正交试验设计第28-29页
    3.3 试验操作第29页
    3.3 本章小结第29-31页
第4章 试验现象及结果分析第31-53页
    4.1 试验现象与膜层表面形貌第31-34页
        4.1.1 试验现象及分析第31-32页
        4.1.2 表面形貌分析第32-34页
    4.2 试验结果分析第34-50页
        4.2.1 膜层厚度分析第34-37页
        4.2.2 能耗分析第37-40页
        4.2.3 硬度分析第40-42页
        4.2.4 粗糙度分析第42-43页
        4.2.5 导热系数分析第43-45页
        4.2.6 摩擦磨损性能分析第45-50页
    4.3 综合平衡法取最优组合第50-52页
    4.4 本章小结第52-53页
第5章 与普通微弧氧化试样的对比第53-62页
    5.1 基本参数对比第53-54页
    5.2 摩擦磨损试验对比分析第54-60页
        5.2.1 油润滑条件下的摩擦磨损实验第54-58页
        5.2.2 干摩擦条件下的摩擦磨损试验第58-60页
    5.3 本章小结第60-62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62-64页
参考文献第64-69页
致谢第69-70页
作者简介第70页

论文共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休闲农业生态景观设计研究--以武汉“光照”农业观光园为例
下一篇:武汉市城市人行过街无障碍设施建设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