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营养化水体生物修复剂制备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7-19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7-9页 |
1.1.1 我国水资源现状 | 第7-8页 |
1.1.2 我国水资源危机 | 第8-9页 |
1.2 水体富营养化概述 | 第9-14页 |
1.2.1 水体富营养化机理 | 第9-10页 |
1.2.2 水体富营养化现状 | 第10-11页 |
1.2.3 现阶段水体富营养化控制思路 | 第11-14页 |
1.3 光合细菌的生理生化特性和应用 | 第14-18页 |
1.3.1 光合细菌的生理生化特性 | 第14页 |
1.3.2 光和细菌的种类 | 第14页 |
1.3.3 光合细菌净水机理研究 | 第14-16页 |
1.3.4 光合细菌在环保方面的应用概况 | 第16-17页 |
1.3.4.1 光合细菌在水体富营养化中的作用 | 第16-17页 |
1.3.4.2 光合细菌在废水处理上的应用 | 第17页 |
1.3.4.3 光合细菌对生活污水处理的应用 | 第17页 |
1.3.5 光合细菌在其他方面的应用 | 第17-18页 |
1.4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8-19页 |
第2章 材料和方法 | 第19-23页 |
2.1 主要试剂与仪器 | 第19页 |
2.1.1 试剂 | 第19页 |
2.1.2 仪器 | 第19页 |
2.1.3 水样选取 | 第19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19-22页 |
2.2.1 光合细菌分离 | 第19-20页 |
2.2.2 脱氮除磷能力实验 | 第20页 |
2.2.3 生长特性实验 | 第20-21页 |
2.2.4 水体修复条件优化 | 第21页 |
2.2.5 抑藻作用 | 第21-22页 |
2.3 数据分析 | 第22-23页 |
第3章 光合细菌提取、分离与脱氮除磷能力研究 | 第23-27页 |
3.1 引言 | 第23页 |
3.2 光合细菌的提取 | 第23-24页 |
3.3 光合细菌脱氮除磷能力的研究 | 第24-25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25-27页 |
第4章 光合细菌的生长特性的研究 | 第27-34页 |
4.1 引言 | 第27页 |
4.2 光合细菌投加量对其生长影响 | 第27-30页 |
4.3 不同初始PH条件下培养液中PH的变化趋势 | 第30-31页 |
4.4 总氮曲线拟合 | 第31-33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5章 水体修复条件优化及抑藻能力研究 | 第34-42页 |
5.1 引言 | 第34页 |
5.2 水体修复条件优化 | 第34-36页 |
5.3 抑藻作用分析 | 第36-41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结论 | 第42-43页 |
实验结论 | 第42页 |
实验展望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8页 |
致谢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