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水体污染及其防治论文

富营养化水体生物修复剂制备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第1章 绪论第7-19页
    1.1 研究背景第7-9页
        1.1.1 我国水资源现状第7-8页
        1.1.2 我国水资源危机第8-9页
    1.2 水体富营养化概述第9-14页
        1.2.1 水体富营养化机理第9-10页
        1.2.2 水体富营养化现状第10-11页
        1.2.3 现阶段水体富营养化控制思路第11-14页
    1.3 光合细菌的生理生化特性和应用第14-18页
        1.3.1 光合细菌的生理生化特性第14页
        1.3.2 光和细菌的种类第14页
        1.3.3 光合细菌净水机理研究第14-16页
        1.3.4 光合细菌在环保方面的应用概况第16-17页
            1.3.4.1 光合细菌在水体富营养化中的作用第16-17页
            1.3.4.2 光合细菌在废水处理上的应用第17页
            1.3.4.3 光合细菌对生活污水处理的应用第17页
        1.3.5 光合细菌在其他方面的应用第17-18页
    1.4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8-19页
第2章 材料和方法第19-23页
    2.1 主要试剂与仪器第19页
        2.1.1 试剂第19页
        2.1.2 仪器第19页
        2.1.3 水样选取第19页
    2.2 实验方法第19-22页
        2.2.1 光合细菌分离第19-20页
        2.2.2 脱氮除磷能力实验第20页
        2.2.3 生长特性实验第20-21页
        2.2.4 水体修复条件优化第21页
        2.2.5 抑藻作用第21-22页
    2.3 数据分析第22-23页
第3章 光合细菌提取、分离与脱氮除磷能力研究第23-27页
    3.1 引言第23页
    3.2 光合细菌的提取第23-24页
    3.3 光合细菌脱氮除磷能力的研究第24-25页
    3.4 本章小结第25-27页
第4章 光合细菌的生长特性的研究第27-34页
    4.1 引言第27页
    4.2 光合细菌投加量对其生长影响第27-30页
    4.3 不同初始PH条件下培养液中PH的变化趋势第30-31页
    4.4 总氮曲线拟合第31-33页
    4.5 本章小结第33-34页
第5章 水体修复条件优化及抑藻能力研究第34-42页
    5.1 引言第34页
    5.2 水体修复条件优化第34-36页
    5.3 抑藻作用分析第36-41页
    5.4 本章小结第41-42页
结论第42-43页
    实验结论第42页
    实验展望第42-43页
参考文献第43-48页
致谢第48页

论文共4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原料乳中嗜冷菌多样性研究及LAMP快速检测方法的构建
下一篇:基于分数阶控制器的永磁同步电机控制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