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宗教论文--神话与原始宗教论文--原始宗教论文

信仰及其“认同半径”的建构--基于津、闽、粤三地妈祖信仰的比较研究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页
第一章 导论第12-21页
    第一节 研究背景第12-16页
        一、民间信仰的当代复兴与制度重构:信仰变迁的中国经验第12-14页
        二、民间信仰的信仰认同与表达第14页
        三、妈祖信仰与权力关系第14-16页
    第二节 研究内容第16-18页
    第三节 研究方法第18-21页
        一、个案比较法第18-19页
        二、个案选取及其意义第19-21页
第二章 核心概念第21-27页
    第一节 信仰认同第21-23页
    第二节 信仰认同要素:确立、凸显与叠合第23-25页
    第三节 信仰认同半径第25-27页
第三章 政府主导的天津妈祖信仰第27-39页
    第一节 政府接管之下的“双名制”:天津妈祖信仰的当代建构第29-34页
        一、“双名制”的制度建构第29-30页
        二、信仰精英、文化精英与政治精英的多重整合第30-32页
        三、统战需求与非遗项目:天津妈祖信仰转型的外部助推第32-34页
    第二节 以民俗文化表达民间信仰:天津妈祖信仰的表达特点第34-39页
        一、信仰活动的组织动员第34-37页
        二、信仰活动的表达特点第37-39页
第四章 官民共建的湄洲妈祖信仰第39-45页
    第一节 从民间自发到官民共建:妈祖祖庙的当代变迁第39-42页
    第二节 活动组织与信仰表达:妈祖祭典与妈祖文化旅游节第42-45页
        一、村落传统仪式第42页
        二、妈祖生辰庆典第42-43页
        三、湄洲妈祖文化旅游节第43-45页
第五章 村落自治为中心的妈屿岛妈祖信仰第45-56页
    第一节 汕头妈屿岛妈祖信仰的历史传承第45-46页
    第二节 妈屿天后宫的当代复兴第46-52页
        一、明“民”实“官”的妈宫理事会:妈屿岛妈祖信仰的组织制度第47-49页
        二、信仰建构的参与资格:标准与例外第49-50页
        三、妈屿天后宫的活动组织第50-52页
    第三节 “我们都是自己人”:妈宫理事会的角色定位第52-56页
        一、三张网络的交错与互动:地缘、亲缘与业缘第52-54页
        二、差序格局:资源分配的内在逻辑第54-56页
第六章 民间信仰建构的类型学第56-68页
    第一节 政府主导的民间信仰建构类型第56-61页
        一、民间信仰转型的象征权力第56-58页
        二、文化与信仰的分裂?政府主导下民间信仰转型的隐忧第58-60页
        三、走向公共性:妈祖信仰转型的反思与展望第60-61页
    第二节 官民共建的民间信仰建构类型第61-64页
        一、“官”与“民”的三种互动关系第61-63页
        二、民间信仰运作的法律基础第63-64页
    第三节 民间自管的民间信仰建构类型第64-68页
        一、组织内部交往的区隔与再生产第64-65页
        二、人情与制度的互动与冲突第65-68页
第七章 信仰认同半径:建构、表达与后果第68-96页
    第一节 理论线索:“关系—信仰”模式第68-70页
    第二节 不同信仰关系之下的信仰认同第70-87页
        一、天津妈祖信仰:公权力主导的信仰关系第70-77页
        二、湄洲妈祖信仰:官民共建信仰关系之下的信仰认同第77-81页
        三、妈屿岛妈祖信仰:基于私人交往的信仰关系第81-84页
        四、影响信仰认同之构成要素及其机制第84-87页
    第三节 认同凸显与信仰关系的多重互动第87-93页
    第四节 信仰认同半径:整合信仰认同要素的概念工具第93-96页
第八章 反思与探讨第96-101页
    第一节 作为理想类型的民间信仰建构类型第96-97页
    第二节 灵验性:信仰认同的功能指涉第97-99页
    第三节 认同的多重层级与转化第99-101页
附录第101-102页
参考文献第102-107页
后记第107页

论文共10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毫米波的数字波束安全研究
下一篇:云计算中基于索引的密文并行查询实现与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