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无线通信论文--移动通信论文

基于毫米波的数字波束安全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专用术语注释表第8-9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6页
    1.1 研究背景第9-12页
        1.1.1 5G移动通信第9-10页
        1.1.2 物理层安全第10-12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5页
        1.2.1 5G标准化进程第12-13页
        1.2.2 物理层安全研究现状第13-15页
    1.3 本文的内容安排第15-16页
第二章 相关背景知识介绍第16-26页
    2.1 毫米波通信系统第16-18页
        2.1.1 系统结构第16-17页
        2.1.2 波束优化第17-18页
    2.2 莱斯信道模型第18-22页
        2.2.1 莱斯信道第18-21页
        2.2.2 视距中继第21-22页
    2.3 安全性能评估第22-25页
    2.4 本章小结第25-26页
第三章 基于等效信道模型的数字基带预编码第26-39页
    3.1 等效信道模型第26-28页
    3.2 基于等效信道的基带预编码第28-34页
        3.2.1 迫零波束成形第28-29页
        3.2.2 基于等效信道的基带预编码第29-32页
        3.2.3 实验仿真第32-34页
    3.3 基于视距信道的基带预编码第34-37页
        3.3.1 原理与方法第34-35页
        3.3.2 实验仿真第35-37页
    3.4 本章小结第37-39页
第四章 基于随机因子的人工噪声第39-53页
    4.1 零空间人工噪声第39-45页
        4.1.1 原理与方法第39-42页
        4.1.2 实验仿真第42-45页
    4.2 基于随机因子的人工噪声第45-48页
        4.2.1 原理与方法第45-47页
        4.2.2 实验仿真第47-48页
    4.3 基带预编码与人工噪声结合第48-51页
        4.3.1 原理与方法第48-50页
        4.3.2 实验仿真第50-51页
    4.4 本章小结第51-53页
第五章 针对多用户多窃听者的安全研究第53-59页
    5.1 针对多窃听者的人工噪声第53-55页
        5.1.1 原理与方法第53-55页
        5.1.2 仿真结果第55页
    5.2 针对多用户的基带预编码第55-58页
        5.2.1 原理与方法第56-57页
        5.2.2 仿真结果第57-58页
    5.3 本章小结第58-59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59-61页
参考文献第61-64页
附录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撰写的论文第64-65页
致谢第65页

论文共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Delta阿片受体对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区突触可塑性的影响及相关分子机制
下一篇:信仰及其“认同半径”的建构--基于津、闽、粤三地妈祖信仰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