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6-7页 | 
| Abstract | 第7页 | 
| 绪论 | 第9-12页 | 
| 一、艺术歌曲与诗歌的关系 | 第10-11页 | 
| 二、福列在当时欧洲音乐史上的地位 | 第11-12页 | 
| 第一章 法国艺术歌曲的发展概况与福列生活的时代背景 | 第12-17页 | 
| 第一节 法国艺术歌曲的起源与发展概况 | 第12-14页 | 
| 第二节 福列生活的时代背景 | 第14-17页 | 
| 1、社会背景 | 第14-15页 | 
| 2、文学背景 | 第15-17页 | 
| 第二章 福列对雨果诗歌《蝴蝶与花朵》(浪漫派)的音乐诠释 | 第17-24页 | 
| 第一节 雨果与《蝴蝶与花朵》的创作背景 | 第17-18页 | 
| 第二节 福列音乐里快乐单纯的“蝴蝶与花朵” | 第18-23页 | 
| 1、结构规整,“分节歌”为主要形式 | 第18-20页 | 
| 2、音乐质朴单纯,简洁而浪漫 | 第20-22页 | 
| 3、旋律性强,伴奏编配较单一 | 第22-23页 | 
| 第三节 总结归纳福列对当时浪漫派诗歌的创作所体现的音乐特征 | 第23-24页 | 
| 第三章 福列对于西尔维斯特诗歌《爱之歌》(巴那斯派)的音乐诠释 | 第24-30页 | 
| 第一节 西尔维斯特与《爱之歌》(Chanson d’Amour)的创作背景 | 第24页 | 
| 第二节 福利心中真挚热烈的《爱之歌》 | 第24-30页 | 
| 1、主题发展,不对称回旋,突出主线 | 第24-27页 | 
| 2、同音转调,下行式旋律,自然唯美 | 第27-28页 | 
| 3、和声丰富,双线条伴奏,注重细节 | 第28-30页 | 
| 第三节 总结归纳福列对当时巴那斯派诗歌的创作所体现的音乐特征 | 第30页 | 
| 第四章 福列对于魏尔伦诗歌《月光》(象征派)的音乐诠释 | 第30-38页 | 
| 第一节 魏尔伦与《月光》的创作背景 | 第30-31页 | 
| 第二节 福列笔下朦胧迷离的“月光” | 第31-37页 | 
| 1、注重意境塑造,追求朦胧唯美的精神世界 | 第31-33页 | 
| 2、和声色彩性强,调性转换频繁,旋律设计精妙 | 第33-34页 | 
| 3、音乐处理细致化,钢琴伴奏与诗歌融为一体 | 第34-37页 | 
| 第三节 总结归纳福列对当时象征派诗歌的创作所体现的音乐特征 | 第37-38页 | 
| 第五章 福列诗与歌的完美融合对后世的影响及研究的重要现实意义 | 第38-41页 | 
| 第一节 福列诗与歌的完美融合对当时以及对后世发展的影响 | 第38-39页 | 
| 第二节 研究福列诗与歌完美融合的重要现实意义 | 第39-41页 | 
| 结论 | 第41-43页 | 
| 参考文献 | 第43-46页 | 
| 附录 | 第46-60页 | 
| 艺术歌曲《蝴蝶与花朵》、《爱之歌》、《月光》谱例 | 第46-60页 | 
| 致谢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