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9-19页 |
引言 | 第9页 |
1.1 勃姆石及合成方法简介 | 第9-10页 |
1.2 多孔结构勃姆石分类 | 第10-15页 |
1.2.1 低维多孔结构 | 第10-11页 |
1.2.2 多孔分级微纳米结构 | 第11-15页 |
1.3 多孔分级结构勃姆石/Γ 氧化铝吸附性能研究现状 | 第15-18页 |
1.3.1 对刚果红吸附性能 | 第15-16页 |
1.3.2 对其它物质的吸附性能 | 第16-18页 |
1.4 本实验研究意义与目的 | 第18-19页 |
2 实验部分 | 第19-23页 |
2.1 实验药品、仪器设备 | 第19-20页 |
2.2 实验工艺流程 | 第20-21页 |
2.3 样品的测试表征技术 | 第21-23页 |
2.3.1 XRD | 第21页 |
2.3.2 SEM | 第21页 |
2.3.3 FESEM | 第21页 |
2.3.4 TEM | 第21页 |
2.3.5 比表面积与孔径分析 | 第21-22页 |
2.3.6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 第22-23页 |
3 分级结构勃姆石的制备 | 第23-49页 |
3.1 碳酸氢钠制备勃姆石研究 | 第23-31页 |
3.1.1 样品合成 | 第23-24页 |
3.1.2 碳酸氢钠添加量变化对勃姆石影响 | 第24-26页 |
3.1.3 反应时间对勃姆石的影响 | 第26-27页 |
3.1.4 硝酸铝浓度变化对分级结构勃姆石形貌的影响 | 第27-31页 |
3.2 草酸钠制备勃姆石研究 | 第31-36页 |
3.2.1 样品合成 | 第31-32页 |
3.2.2 草酸钠添加量变化对勃姆石的影响 | 第32-35页 |
3.2.3 水热反应时间对勃姆石的影响 | 第35-36页 |
3.3 磷酸氢二钠制备勃姆石研究 | 第36-40页 |
3.3.1 样品合成 | 第36页 |
3.3.2 磷酸氢二钠添加量变化对勃姆石的影响 | 第36-39页 |
3.3.3 水热反应时间对勃姆石的影响 | 第39-40页 |
3.4 磷酸钠制备勃姆石研究 | 第40-43页 |
3.4.1 样品合成 | 第40-41页 |
3.4.2 磷酸钠含量对勃姆石的影响 | 第41-43页 |
3.5 分级结构勃姆石形成机理分析 | 第43-47页 |
本章小结 | 第47-49页 |
4 分级结构勃姆石的吸附性能研究 | 第49-67页 |
4.1 刚果红吸附试验 | 第49页 |
4.2 碳酸氢钠体系 | 第49-58页 |
4.2.1 硝酸铝 10mmol,不同碳酸氢钠浓度产物的吸附性能 | 第49-53页 |
4.2.2 硝酸铝 20mmol,不同碳酸氢钠浓度产物的吸附性能 | 第53-55页 |
4.2.3 硝酸铝 30mmol,不同碳酸氢钠浓度产物的吸附性能 | 第55-57页 |
4.2.4 勃姆石对其他染料的吸附性能 | 第57-58页 |
4.3 草酸钠体系 | 第58-60页 |
4.4 磷酸氢二钠体系 | 第60-63页 |
4.5 磷酸钠体系 | 第63-65页 |
本章小结 | 第65-67页 |
5 结论与展望 | 第67-69页 |
5.1 结论 | 第67-68页 |
5.2 展望 | 第68-69页 |
致谢 | 第69-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5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5-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