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人权探幽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引言 | 第7-10页 |
1. 环境人权何以必要 | 第10-19页 |
1.1 人权及其发展 | 第10-13页 |
1.1.1 人权的界定 | 第10-11页 |
1.1.2 人权发展的三个阶段 | 第11-13页 |
1.2 环境人权及其对传统人权的超越 | 第13-16页 |
1.2.1 环境人权的界定 | 第13-14页 |
1.2.2 环境人权对传统人权的超越 | 第14-16页 |
1.3 环境人权的困境 | 第16-19页 |
1.3.1 环境人权与传统人权的内在矛盾 | 第16页 |
1.3.2 环境人权的实践困境 | 第16-19页 |
2. 环境人权何以可能 | 第19-27页 |
2.1 环境人权的伦理基础 | 第19-21页 |
2.1.1 功利论 | 第19-20页 |
2.1.2 道义论 | 第20页 |
2.1.3 责任论 | 第20-21页 |
2.1.4 权利论 | 第21页 |
2.2 环境人权的生态伦理意蕴 | 第21-27页 |
2.2.1 生态伦理学的两大理论路径 | 第22-23页 |
2.2.2 人类中心论和自然中心论的内在张力 | 第23-25页 |
2.2.3 环境人权的生态伦理证成 | 第25-27页 |
3. 环境人权如何实践 | 第27-39页 |
3.1 生态智慧:整体主义的普遍共生 | 第27-31页 |
3.1.1 生态智慧的内涵 | 第27-28页 |
3.1.2 生态智慧的主要思想 | 第28-30页 |
3.1.3 生态智慧对环境人权的整体性指导 | 第30-31页 |
3.2 生态正义:人类共同利益的实现 | 第31-34页 |
3.2.1 生态正义的内涵 | 第31-33页 |
3.2.2 基于生态正义的环境人权制度构建 | 第33-34页 |
3.3 诗意栖居:人类幸福的发展 | 第34-39页 |
3.3.1 满足人类的物质需求 | 第35-36页 |
3.3.2 满足人类的精神需求 | 第36-39页 |
结语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5页 |
致谢 | 第45-46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