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引言 | 第8-13页 |
(一) 问题提出及研究意义 | 第8-9页 |
(二) 文献综述 | 第9-11页 |
(三) 研究方法 | 第11页 |
(四) 创新之处 | 第11-13页 |
一、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互动实质及其理论依据 | 第13-17页 |
(一) 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互动的内涵 | 第13-14页 |
(二) 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互动的实质 | 第14页 |
(三) 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互动的理论依据 | 第14-17页 |
二、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互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 第17-22页 |
(一) 思想政治课教师的认识 | 第17-20页 |
(二) 学生对思想政治课教学互动的评价 | 第20-21页 |
(三) 思想政治教学互动的局限性 | 第21-22页 |
三、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师生互动问题的成因 | 第22-27页 |
(一) 思想政治课教师主导者角色扮演不清 | 第22-23页 |
(二) 思想政治课学生主体角色扮演缺失 | 第23-24页 |
(三) 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改革的内在逻辑矛盾 | 第24-27页 |
四、促进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互动的策略研究 | 第27-45页 |
(一) 思想政治教师要明确课堂中良好师生互动的特征 | 第27-30页 |
(二) 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提高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互动的有效性 | 第30-34页 |
(三) 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塑造全新教师形象 | 第34-35页 |
(四) 改进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抓住教学互动的关键 | 第35-38页 |
(五) 加强有利于互动的教学设计,保证三维目标的完成 | 第38-39页 |
(六) 遵循教育规律,体现课堂教学互动本质 | 第39-40页 |
(七) “激活”学生,变被动角色为学习的真正主体 | 第40-43页 |
(八) 不断总结反思,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 第43页 |
(九) 增强共识,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 | 第43-45页 |
结语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9页 |
攻读硕士期间的教科研成果 | 第49-50页 |
后记 | 第50-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