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主要符号对照表 | 第11-1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34页 |
1.1 水环境问题概述 | 第12-13页 |
1.2 膜生物反应器工艺概述 | 第13-14页 |
1.3 膜生物反应器的工程应用与关键问题 | 第14-23页 |
1.3.1 MBR的大规模工程应用的现状 | 第14-15页 |
1.3.2 MBR运行过程的关键问题 | 第15-23页 |
1.4 膜污染控制与稳定运行技术研究现状 | 第23-26页 |
1.4.1 混合液性质调控 | 第23-24页 |
1.4.2 膜改性 | 第24页 |
1.4.3 运行方式优化 | 第24-25页 |
1.4.4 膜清洗程序设计 | 第25-26页 |
1.5 膜生物反应器节能降耗技术研究现状 | 第26-31页 |
1.5.1 膜池曝气控制技术 | 第26-27页 |
1.5.2 好氧池曝气控制技术 | 第27-28页 |
1.5.3 活性污泥模型 | 第28-31页 |
1.6 研究目标与内容 | 第31-34页 |
1.6.1 研究目标 | 第31页 |
1.6.2 研究内容 | 第31-32页 |
1.6.3 技术路线 | 第32-34页 |
第2章 MBR城市污水处理工程中膜污染与混合液性质季节性变化 | 第34-51页 |
2.1 引论 | 第34-35页 |
2.2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35-40页 |
2.2.1 MBR工程信息 | 第35页 |
2.2.2 采样及现场测试 | 第35-36页 |
2.2.3 样品分离方法 | 第36-38页 |
2.2.4 有机物表征方法 | 第38页 |
2.2.5 膜污染表征 | 第38-39页 |
2.2.6 数据统计分析 | 第39-40页 |
2.3 MBR混合液环境指标与污泥性质 | 第40-41页 |
2.3.1 环境指标 | 第40页 |
2.3.2 污泥性质 | 第40-41页 |
2.4 MBR污泥EPS性质 | 第41-42页 |
2.5 MBR上清液有机物性质 | 第42-44页 |
2.5.1 上清液有机物总体浓度与组成 | 第42页 |
2.5.2 上清液有机物的分子量分布 | 第42-43页 |
2.5.3 上清液有机物的亲疏水性质分布 | 第43-44页 |
2.6 MBR膜污染性质表征 | 第44-45页 |
2.6.1 实际膜污染 | 第44-45页 |
2.6.2 上清液膜污染潜势 | 第45页 |
2.7 统计分析与讨论 | 第45-49页 |
2.7.1 温度与膜污染的相关关系 | 第46页 |
2.7.2 实际过滤阻力与上清液膜污染潜势的相关关系 | 第46-47页 |
2.7.3 温度与混合液有机物性质的相关关系 | 第47页 |
2.7.4 上清液有机物性质与膜污染潜势的相关关系 | 第47-49页 |
2.8 本章小结 | 第49-51页 |
第3章 A~2/O-MBR工艺生化处理过程的模型建立与模拟 | 第51-79页 |
3.1 引论 | 第51-52页 |
3.2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52-58页 |
3.2.1 MBR工程信息 | 第52-53页 |
3.2.2 模拟软件的选取 | 第53-54页 |
3.2.3 污水生化处理过程的模型建立 | 第54-55页 |
3.2.4 模型输入信息采集与MBR工程运行情况调研 | 第55-57页 |
3.2.5 BioWIN软件中的模拟条件 | 第57页 |
3.2.6 模型参数校正 | 第57-58页 |
3.2.7 模拟结果评价 | 第58页 |
3.3 MBR工程运行现状测试结果 | 第58-69页 |
3.3.1 处理水量 | 第59页 |
3.3.2 COD去除效果 | 第59-60页 |
3.3.3 氨氮去除效果 | 第60-62页 |
3.3.4 TN去除效果 | 第62-64页 |
3.3.5 TP去除效果 | 第64-65页 |
3.3.6 水质指标的沿程变化 | 第65-68页 |
3.3.7 现场测试数据的评价及后续使用 | 第68-69页 |
3.4 模型参数校正 | 第69-75页 |
3.4.1 反应动力学和化学计量系数的灵敏度分析 | 第69-72页 |
3.4.2 参数校正结果 | 第72-75页 |
3.5 模拟结果评价 | 第75-77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77-79页 |
第4章 A~2/O-MBR中生化池曝气控制策略的模型验证和工程实践 | 第79-99页 |
4.1 引论 | 第79-80页 |
4.2 曝气控制策略的数学描述 | 第80-83页 |
4.2.1 控制过程形式的选取 | 第80-82页 |
4.2.2 控制过程的数学描述 | 第82-83页 |
4.3 模型验证和工程实践的研究方法 | 第83-90页 |
4.3.1 MBR工程信息 | 第83-87页 |
4.3.2 控制策略的程序编写 | 第87-88页 |
4.3.3 控制策略的参数优化与节能潜力分析 | 第88-90页 |
4.3.4 控制策略的工程实践 | 第90页 |
4.4 基于模型模拟的曝气控制策略的节能潜力分析 | 第90-95页 |
4.4.1 对夏季情况的模拟及分析 | 第90-92页 |
4.4.2 对冬季情况的模拟及分析 | 第92-93页 |
4.4.3 曝气量变化与鼓风机实际能耗变化的预测 | 第93-95页 |
4.5 曝气控制策略的工程实践与评估 | 第95-97页 |
4.5.1 程序仿真 | 第95-96页 |
4.5.2 实际运行效果验证 | 第96-97页 |
4.5.3 应用潜力及经济性分析 | 第97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97-99页 |
第5章 A~2/O-MBR中膜池脉冲曝气策略的工程实践与优化 | 第99-111页 |
5.1 引论 | 第99-100页 |
5.2 试验材料及方法 | 第100-103页 |
5.2.1 MBR工程信息 | 第100页 |
5.2.2 脉冲曝气的实现方法 | 第100-102页 |
5.2.3 脉冲曝气节能效果的验证方法 | 第102页 |
5.2.4 脉冲曝气条件的比选 | 第102页 |
5.2.5 MBR混合液性质表征 | 第102页 |
5.2.6 膜污染表征 | 第102-103页 |
5.3 脉冲曝气的节能效果验证 | 第103-104页 |
5.4 不同曝气条件下的膜污染特征 | 第104-105页 |
5.5 不同曝气条件下的MBR混合液特征 | 第105-108页 |
5.5.1 混合液粒径分布 | 第105-106页 |
5.5.2 污泥浓度及EPS性质 | 第106-107页 |
5.5.3 上清液有机物浓度及组成 | 第107-108页 |
5.6 脉冲曝气条件对于膜污染控制的影响分析 | 第108-109页 |
5.7 本章小结 | 第109-111页 |
第6章 膜清洗策略的优化与机理 | 第111-133页 |
6.1 引论 | 第111-112页 |
6.2 试验材料及方法 | 第112-118页 |
6.2.1 试验装置 | 第112-114页 |
6.2.2 清洗药剂及清洗程序 | 第114-115页 |
6.2.3 膜清洗表观效果表征 | 第115-117页 |
6.2.4 膜污染物清洗效果表征 | 第117-118页 |
6.2.5 膜表面形貌及官能团表征 | 第118页 |
6.3“酸洗-碱洗”程序的优化 | 第118-124页 |
6.3.1 清洗顺序对清洗效果的影响 | 第118-119页 |
6.3.2 酸洗药剂性质对清洗效果的影响 | 第119-122页 |
6.3.3 实际MBR工程中的应用效果 | 第122-124页 |
6.4 碱洗辅助药剂的优化 | 第124-130页 |
6.4.1 辅助药剂的比选 | 第124-125页 |
6.4.2 EDTA-Na_2辅助NaClO清洗的作用机理 | 第125-130页 |
6.5 成本分析 | 第130-131页 |
6.6 本章小结 | 第131-133页 |
第7章 结论与建议 | 第133-136页 |
7.1 结论 | 第133-135页 |
7.2 建议 | 第135-136页 |
参考文献 | 第136-152页 |
致谢 | 第152-154页 |
附录A MBR上清液膜污染潜势评价原始数据 | 第154-155页 |
附录B BWController模块中曝气控制策略的程序语言 | 第155-157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157-1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