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中国农业经济论文--农业部门经济论文--林业论文

林农专业合作社运行效率研究--以福建为例

摘要第9-13页
Abstract第13-15页
1 导言第16-24页
    1.1 研究意义第16-18页
    1.2 研究目标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第18-19页
        1.2.1 研究目标第18页
        1.2.2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第18-19页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第19-22页
        1.3.1 研究内容第19-21页
        1.3.2 技术路线第21-22页
    1.4 创新之处第22-24页
2 文献综述第24-34页
    2.1 国外研究综述第24-25页
        2.1.1 林农专业合作社的特征研究第24-25页
        2.1.2 林农专业合作社的影响因素研究第25页
    2.2 国内研究综述第25-34页
        2.2.1 林农专业合作社发展定位与作用的研究第26-27页
        2.2.2 林农专业合作社类型研究第27-28页
        2.2.3 合作社效率的测算与研究第28-29页
        2.2.4 林农专业合作社运行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第29-32页
        2.2.5 林农专业合作社发展对策第32-34页
3 理论框架与研究方法第34-51页
    3.1 理论基础第34-37页
        3.1.1 制度变迁理论第34-36页
        3.1.2 三重盈余理论第36-37页
    3.2 研究框架第37-43页
        3.2.1 总体研究框架第38-39页
        3.2.2 "三重效益"理论及其指标体系第39-42页
        3.2.3 投入要素指标体系第42-43页
    3.3 研究方法第43-49页
        3.3.1 林农专业合作社聚类分析第43-45页
        3.3.2 合作社效率的研究:数据包络分析第45-48页
        3.3.3 合作社效率影响因素Tobit模型第48-49页
    3.4 数据收集与问卷分布第49-51页
        3.4.1 基本情况第49页
        3.4.2 调研内容第49-50页
        3.4.3 样本选择第50-51页
4 福建省林农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分析第51-62页
    4.1 福建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基本情况第51-52页
        4.1.1 从单一性向多样性转变第52页
        4.1.2 合作带动辐射作用初步体现第52页
        4.1.3 管理规范性有待提高第52页
    4.2 福建省林农专业合作社发展特征第52-56页
        4.2.1 数量与分布特征第52-54页
        4.2.2 合作社发展的驱动力分析第54页
        4.2.3 合作社规模较小第54-55页
        4.2.4 合作范围与内容第55-56页
        4.2.5 经营期限第56页
    4.3 林农专业合作社作用第56-58页
        4.3.1 坚持农村土地制度的重要形式第57页
        4.3.2 林农专业合作社具有较强的农村社会管理功能第57页
        4.3.3 促进造林第57-58页
        4.3.4 培育新型农民第58页
        4.3.5 培育市场经营主体第58页
    4.4 主要的制度问题第58-62页
        4.4.1 产权明晰度影响林农合作行为第59-60页
        4.4.2 采伐限额管理影响合作社经营第60页
        4.4.3 林地流转制度尚不完善第60页
        4.4.4 林业保险保障力有待提升第60-61页
        4.4.5 林业贷款制度仍然难以突破第61-62页
5 福建省林农专业合作社类别分析第62-69页
    5.1 聚类变量选择分析第62-64页
    5.2 聚类结果与分析第64-66页
    5.3 林农专业合作社类别特征总结第66-68页
    5.4 调研样本的类别归属第68-69页
6 林农专业合作社效率投入产出要素分析第69-82页
    6.1 林农专业合作社投入要素分析第69-74页
        6.1.1 人力要素投入面临诸多挑战第70页
        6.1.2 资金要素制约林农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第70-71页
        6.1.3 土地要素的不可或缺性日益凸显第71-72页
        6.1.4 技术要素投入水平有待提高第72页
        6.1.5 制度要素影响林农专业合作社经营的重要驱动力第72-74页
    6.2 林农专业合作社产出要素研究第74-77页
        6.2.1 经济效益第75-76页
        6.2.2 社会效益明显,但没有转化为经济效益第76页
        6.2.3 生态效益巨大,转化为经济效益的机制仍然需要探索第76-77页
    6.3 投入产出要素类别差异方差分析及齐性检验第77-82页
        6.3.1 投入要素类别差异方差分析第77-79页
        6.3.2 产出要素类别差异方差分析第79-82页
7 林农专业合作社效率测算与分析第82-92页
    7.1 林农专业合作社经济效率分析第82-84页
    7.2 林农专业合作社生态效率分析第84-86页
    7.3 林农专业合作社社会效率分析第86-88页
    7.4 林农专业合作社综合效率分析第88-89页
    7.5 林农专业合作社效率类别差异方差分析第89-92页
8 林农专业合作社效率影响因素分析第92-102页
    8.1 林农专业合作社经济效率可能的影响因素分析第92-96页
        8.1.1 林地类型因素第92-93页
        8.1.2 合作社基本情况因素第93-94页
        8.1.3 合作社内部管理制度建设因素第94-95页
        8.1.4 政府补贴因素第95页
        8.1.5 合作社理事长人力资本因素第95-96页
    8.2 经济效率影响因素Tobit模型分析第96-98页
    8.3 生态效率影响因素分析第98-100页
    8.4 社会效率影响因素分析第100-102页
9 林农专业合作社效率及影响因素比较分析第102-106页
    9.1 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率对比分析第102-104页
    9.2 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影响因素比较分析第104-106页
10 结论与建议第106-115页
    10.1 结论第106-111页
    10.2 对策建议第111-115页
        10.2.1 加大公共财政对林农专业合作社的支持与补贴力度第111-112页
        10.2.2 要注重理事长和管理人员的人力资本建设第112页
        10.2.3 促进林农专业合作社内部管理制度的规范性建设第112-113页
        10.2.4 以金融支持引导生产要素流入林农专业合作社第113页
        10.2.5 以技术支持解决林农专业合作社的发展难题第113-115页
参考文献第115-123页
附件1 福建省林农专业合作社分类第123-138页
附件2 调研样本及其类别归属第138-140页
附表1 二类聚类分析均值检验第140页
附表2 二类聚类分析方差检验第140-141页
附表3 三类聚类分析均值检验第141页
附表4 三类聚类分析方差检验第141-142页
附表5 四类聚类分析均值检验第142页
附表6 四类聚类分析方差检验第142-143页
附表7 经济效率投入导向多阶段BCC模型测算结果表第143-144页
附表8 生态效率投入导向多阶段BCC模型测算结果表第144-146页
附表9 社会效率投入导向多阶段BCC模型测算结果表第146-148页
附表10 不同类别合作社投入要素方差分析齐性检验第148页
附表11 不同类别合作社产出要素方差分析齐性检验第148-149页
致谢第149-150页

论文共15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加拿大多伦多地区中文教育现状及发展分析
下一篇:互联网环境下的对外汉语电视教学节目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