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宝应湖浮游藻类组成特征及藻类生长潜力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5页 |
1.1 宝应湖湿地的功能概述 | 第9-10页 |
1.1.1 生态功能 | 第9页 |
1.1.2 经济功能 | 第9-10页 |
1.1.3 社会功能 | 第10页 |
1.2 研究背景 | 第10-14页 |
1.2.1 浮游藻类在水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 第10-11页 |
1.2.2 浮游藻类指示作用的原理 | 第11页 |
1.2.3 藻类在水质监测方面的优越性 | 第11-12页 |
1.2.4 水体富营养化 | 第12-14页 |
1.2.5 藻类生长潜力(AGP) | 第14页 |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4-15页 |
第2章 宝应湖浮游藻类组成特征研究 | 第15-27页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15-18页 |
2.1.1 样点布设 | 第15-16页 |
2.1.2 样品采集与处理 | 第16-17页 |
2.1.3 叶绿素的测定 | 第17-18页 |
2.1.4 生物多样性分析 | 第18页 |
2.2 结果与分析 | 第18-24页 |
2.2.1 浮游藻类种类组成特征 | 第18-21页 |
2.2.2 浮游藻类的定量分析 | 第21-23页 |
2.2.3 宝应湖浮游藻类的生物多样性 | 第23-24页 |
2.3 讨论 | 第24-26页 |
2.4 结论 | 第26-27页 |
第3章 宝应湖藻类生长潜力的研究 | 第27-42页 |
3.1 实验材料 | 第27-28页 |
3.1.1 实验藻种 | 第27页 |
3.1.2 培养基 | 第27页 |
3.1.3 化学试剂 | 第27页 |
3.1.4 仪器与设备 | 第27-28页 |
3.1.5 藻种预培养 | 第28页 |
3.2 实验方法 | 第28-32页 |
3.2.1 实验设计 | 第28页 |
3.2.2 水样的采集和前处理 | 第28-29页 |
3.2.3 接种 | 第29页 |
3.2.4 培养条件 | 第29页 |
3.2.5 计数 | 第29页 |
3.2.6 各位点氮浓度测定 | 第29-31页 |
3.2.7 藻浓度的测定 | 第31页 |
3.2.8 特定增长率的测定 | 第31页 |
3.2.9 最高产量的测定 | 第31-32页 |
3.3 结果与分析 | 第32-40页 |
3.3.1 各位点N、P浓度 | 第32页 |
3.3.2 藻类(微囊藻)的生长潜力测定 | 第32-34页 |
3.3.3 特定增长率 | 第34-35页 |
3.3.4 藻类的最高产量 | 第35-36页 |
3.3.5 固氮蓝藻鱼腥藻的AGP实验 | 第36-40页 |
3.4 讨论 | 第40-41页 |
3.5 结论 | 第41-42页 |
第4章 展望 | 第42-45页 |
附录 | 第45-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9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59-60页 |
致谢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