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7页 |
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 第10-12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0-11页 |
1.1.2 选题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2-15页 |
1.2.1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2-14页 |
1.2.2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4页 |
1.2.3 研究述评 | 第14-15页 |
1.3 研究思路及主要内容 | 第15-16页 |
1.3.1 本文的研究思路 | 第15页 |
1.3.2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5-16页 |
1.4 主要的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第2章 大数据环境下我国政府数据开放平台的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 第17-25页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7-19页 |
2.1.1 大数据 | 第17页 |
2.1.2 政府数据开放 | 第17-18页 |
2.1.3 政府数据开放平台的概述 | 第18-19页 |
2.2. 相关理论基础 | 第19-20页 |
2.2.1 知情权理论 | 第19页 |
2.2.2 服务型政府理论 | 第19-20页 |
2.2.3 公共选择理论 | 第20页 |
2.3 大数据环境下我国政府数据开放平台建设的机遇和挑战 | 第20-25页 |
2.3.1 大数据环境下我国政府数据开放平台建设面临的机遇 | 第20-23页 |
2.3.2 大数据环境下我国政府数据开放平台建设面临的挑战 | 第23-25页 |
第3章 大数据环境下我国政府数据开放平台建设现状分析 | 第25-37页 |
3.1 我国政府数据开放平台的现状 | 第25-31页 |
3.1.1 中国政府公开信息整合服务平台 | 第25-27页 |
3.1.2 北京市政务资源网 | 第27-28页 |
3.1.3 贵阳市政府数据开放平台 | 第28-30页 |
3.1.4 广东省政府数据统一开放平台 | 第30-31页 |
3.2 我国政府数据开放平台的不足 | 第31-34页 |
3.2.1 数据组织尚未实现统一化 | 第32页 |
3.2.2 数据质量无法确保 | 第32-33页 |
3.2.3 多方参与程度低 | 第33页 |
3.2.4 安全系数低 | 第33页 |
3.2.5 用户服务功能不够完善 | 第33-34页 |
3.3 造成我国政府数据开放平台建设不足的原因 | 第34-37页 |
3.3.1 技术和人才处于劣势 | 第34页 |
3.3.2 缺乏一个系统的数据管理组织 | 第34-35页 |
3.3.3 平台推广不到位 | 第35页 |
3.3.4 相关的法律法规尚不够完善 | 第35页 |
3.3.5 未形成国家层面的目标 | 第35-37页 |
第4章 完善大数据环境下我国政府数据开放平台建设的策略 | 第37-45页 |
4.1 完善数据管理体系 | 第37-39页 |
4.1.1 数据平台基础体系 | 第37页 |
4.1.2 数据服务体系 | 第37-38页 |
4.1.3 数据交互体系 | 第38页 |
4.1.4 数据安全体系 | 第38-39页 |
4.1.5 数据应用体系 | 第39页 |
4.2 建立科学运作方式 | 第39-40页 |
4.2.1 培育基层政府数据开放机构和团体,优化政府数据开放结构 | 第39页 |
4.2.2 推行系统反馈机制,助力平台稳定发展 | 第39-40页 |
4.2.3 建立数据开放协同机制,提高数据开放效率 | 第40页 |
4.3 完善制度保障 | 第40-41页 |
4.3.1 健全政府数据监管制度 | 第40-41页 |
4.3.2 完善绩效评估制度 | 第41页 |
4.4 开展数据人才培养计划 | 第41-43页 |
4.4.1 建立国家数据人才发展战略 | 第42页 |
4.4.2 完善高校数据人才培养的知识体系 | 第42-43页 |
4.4.3 政校企合作推动大数据人才培养 | 第43页 |
4.5 加强宣传,引起重视 | 第43-45页 |
4.5.1 提高高层领导的重视 | 第43-44页 |
4.5.2 加强政府数据开放平台建设重要性的宣传 | 第44页 |
4.5.3 加大对政府数据开放平台建设的政策支持 | 第44-45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45-47页 |
5.1 本文所做的主要工作及创新点 | 第45-46页 |
5.2 研究展望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