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英文缩略表 | 第13-14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4-25页 |
1.1 棉酚及棉籽类产品概述 | 第14-17页 |
1.1.1 棉酚的生理作用 | 第14-15页 |
1.1.2 棉籽类产品营养素组成及棉酚含量 | 第15-17页 |
1.2 棉酚在反刍动物体内代谢规律 | 第17-18页 |
1.2.1 瘤胃微生物对棉酚的降解 | 第17页 |
1.2.2 动物对棉酚的吸收 | 第17-18页 |
1.2.3 棉酚在反刍动物体内代谢及排出 | 第18页 |
1.3 棉酚对反刍动物机体的毒性、影响因素及在饲粮中的限量 | 第18-21页 |
1.3.1 棉酚损害反刍动物繁殖性能 | 第19页 |
1.3.2 棉酚增加红细胞渗透脆性,加速红细胞凋亡,引发溶血 | 第19-20页 |
1.3.3 畜禽饲粮中棉酚安全限量 | 第20页 |
1.3.4 影响棉酚毒性的因素 | 第20-21页 |
1.4 毒理组学技术研究进展 | 第21-23页 |
1.4.1 毒理代谢组学技术应用研究进展 | 第21-22页 |
1.4.2 联合代谢组学和蛋白质组学技术揭示棉酚引发红细胞溶血机制的优势 | 第22-23页 |
1.5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23-24页 |
1.6 技术路线与研究内容 | 第24-25页 |
第二章 棉酚旋光异构体向奶牛血浆转移及消除规律 | 第25-36页 |
2.1 试验目的 | 第25页 |
2.2 材料与方法 | 第25-27页 |
2.2.1 主要试剂、溶液配制及仪器 | 第25页 |
2.2.2 样品前处理 | 第25-26页 |
2.2.3 仪器条件 | 第26页 |
2.2.4 线性范围与方法可靠性 | 第26页 |
2.2.5 调研奶牛场选择及样品采集 | 第26页 |
2.2.6 棉酚旋光异构体向奶牛血浆转移及消除规律 | 第26-27页 |
2.2.7 全棉籽及血浆中棉酚旋光异构体含量测定 | 第27页 |
2.3 试验结果 | 第27-32页 |
2.3.1 棉酚旋光异构体衍生物在C18色谱柱上的分离 | 第27页 |
2.3.2 分析方法的灵敏度、线性、准确度和精密度 | 第27-29页 |
2.3.3 调研奶牛场日粮棉酚含量及动物棉酚摄入量 | 第29页 |
2.3.4 调研奶牛血浆棉酚旋光异构体含量 | 第29页 |
2.3.5 棉酚旋光异构体向奶牛血浆转移及消除规律 | 第29-31页 |
2.3.6 棉酚旋光异构体在奶牛体内代谢差异 | 第31-32页 |
2.4 讨论 | 第32-35页 |
2.4.1 棉酚旋光异构体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 | 第32-33页 |
2.4.2 奶牛棉酚摄入量与血浆棉酚旋光异构体含量关系 | 第33-34页 |
2.4.3 右旋棉酚和左旋棉酚在奶牛体内代谢差异 | 第34-35页 |
2.5 小结 | 第35-36页 |
第三章 棉酚旋光异构体在瘤胃微生物体外静态培养中降解规律及对发酵参数的影响 | 第36-42页 |
3.1 试验目的 | 第36页 |
3.2 材料与方法 | 第36-37页 |
3.2.1 试验材料 | 第36-37页 |
3.2.2 试验设计 | 第37页 |
3.2.3 样品采集 | 第37页 |
3.2.4 指标测定 | 第37页 |
3.3 试验结果 | 第37-40页 |
3.3.1 棉酚旋光异构体在瘤胃微生物体外静态培养中降解规律 | 第37-38页 |
3.3.2 不同剂量棉酚对瘤胃微生物体外静态培养发酵参数的影响 | 第38-40页 |
3.4 讨论 | 第40-41页 |
3.4.1 棉酚旋光异构体在瘤胃微生物体外静态培养中降解规律 | 第40-41页 |
3.4.2 不同剂量棉酚对瘤胃微生物体外静态培养发酵参数的影响 | 第41页 |
3.5 小结 | 第41-42页 |
第四章 棉酚对泌乳奶牛机体代谢的影响 | 第42-59页 |
4.1 试验目的 | 第42页 |
4.2 材料与方法 | 第42-45页 |
4.2.1 试验时间、地点及材料 | 第42页 |
4.2.2 试验奶牛体内背景棉酚的消除 | 第42页 |
4.2.3 试验设计与处理 | 第42-43页 |
4.2.4 饲养管理 | 第43页 |
4.2.5 样品采集及指标测定 | 第43页 |
4.2.6 血浆、尿液及牛奶代谢组测定 | 第43-44页 |
4.2.7 数据统计及代谢通路分析 | 第44-45页 |
4.3 试验结果 | 第45-56页 |
4.3.1 棉酚对泌乳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 | 第45-46页 |
4.3.2 棉酚对泌乳奶牛血细胞参数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 第46-48页 |
4.3.3 血浆、尿液及牛奶中检测及注释的代谢物数目 | 第48-49页 |
4.3.4 棉酚对泌乳奶牛体液代谢物谱影响 | 第49-52页 |
4.3.5 棉酚对泌乳奶牛体液代谢通路的影响 | 第52-56页 |
4.4 讨论 | 第56-58页 |
4.4.1 棉酚对泌乳奶牛生产性能及乳成分影响 | 第56页 |
4.4.2 棉酚对泌乳奶牛机体代谢影响 | 第56-58页 |
4.5 小结 | 第58-59页 |
第五章 多组学技术揭示棉酚溶血毒性机制研究 | 第59-76页 |
5.1 试验目的 | 第59页 |
5.2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59-63页 |
5.2.1 试验时间、地点及材料 | 第59页 |
5.2.2 试验样本来源及红细胞参数测定 | 第59-60页 |
5.2.3 基于GC-MS及UPLC-QTOF平台红细胞代谢组测定 | 第60-61页 |
5.2.4 基于iTRAQ技术的红细胞蛋白质组测定 | 第61-62页 |
5.2.5 数据统计及代谢通路分析 | 第62-63页 |
5.3 试验结果 | 第63-73页 |
5.3.1 棉酚对奶牛红细胞参数及渗透脆性的影响 | 第63-64页 |
5.3.2 棉酚对奶牛红细胞代谢物谱的影响 | 第64-69页 |
5.3.3 代谢通路分析 | 第69-70页 |
5.3.4 基于iTRAQ蛋白质组学技术对代谢组学结果的验证 | 第70-73页 |
5.4 讨论 | 第73-75页 |
5.4.1 棉酚增加红细胞渗透脆性,引发机体溶血 | 第73页 |
5.4.2 代谢组学和蛋白质组学技术揭示棉酚溶血毒性机制 | 第73-75页 |
5.5 小结 | 第75-76页 |
第六章 全文结论 | 第76-77页 |
6.1 结论 | 第76页 |
6.2 创新点 | 第76页 |
6.3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76-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6页 |
致谢 | 第86-87页 |
作者简历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