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符号说明 | 第9-10页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第10-26页 |
1.1 干旱胁迫与脱落酸 | 第11-14页 |
1.2 干旱胁迫与抗氧化系统 | 第14-16页 |
1.3 转录组学和蛋白组学在植物耐旱机理研究中的应用 | 第16-17页 |
1.3.1 转录组学在植物耐旱机理研究中的应用 | 第16页 |
1.3.2 蛋白组学在植物耐旱机理研究中的应用 | 第16-17页 |
1.4 植物类整合素 | 第17-21页 |
1.5 AT14A蛋白 | 第21-24页 |
1.5.1 AT14A的结构分析 | 第21页 |
1.5.2 AT14A蛋白的亚细胞定位 | 第21-23页 |
1.5.3 AT14A蛋白的生理功能 | 第23-24页 |
1.6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4-26页 |
第2章 AT14A介导了PEG模拟干旱胁迫诱导细胞抗氧化过程 | 第26-42页 |
2.1 前言 | 第26-27页 |
2.2 材料与方法 | 第27-32页 |
2.2.1 植物材料 | 第27页 |
2.2.2 主要试剂 | 第27页 |
2.2.3 实验仪器 | 第27页 |
2.2.4 实验处理 | 第27-28页 |
2.2.5 试验方法 | 第28-32页 |
2.3 结果与分析 | 第32-39页 |
2.3.1 PEG模拟干旱胁迫诱导AT14A的表达 | 第32页 |
2.3.2 转基因悬浮细胞AT14A-OE的表达分析 | 第32-33页 |
2.3.3 转基因悬浮细胞AT14A-OE的表型分析 | 第33页 |
2.3.4 AT14A介导了PEG模拟干旱诱导的氧化损伤 | 第33-39页 |
2.4 小结与讨论 | 第39-42页 |
第3章 AT14A调控拟南芥响应干旱胁迫的转录组学分析 | 第42-65页 |
3.1 前言 | 第42页 |
3.2 材料与方法 | 第42-46页 |
3.2.1 实验材料 | 第43页 |
3.2.2 试验方法 | 第43-46页 |
3.3 结果与分析 | 第46-62页 |
3.3.1 AT14A的组织表达特性 | 第46页 |
3.3.2 干旱胁迫诱导叶片AT14A表达 | 第46页 |
3.3.3 不同基因型植株抗旱表型分析 | 第46-48页 |
3.3.4 不同基因型拟南芥转录组学分析 | 第48-62页 |
3.4 小结与讨论 | 第62-65页 |
3.4.1 讨论 | 第62-64页 |
3.4.2 结论 | 第64-65页 |
第4章 AT14A调控拟南芥响应干旱胁迫的蛋白组学分析 | 第65-80页 |
4.1 前言 | 第65-66页 |
4.2 材料与方法 | 第66-69页 |
4.2.1 实验材料 | 第66页 |
4.2.2 试验方法 | 第66-69页 |
4.3 结果与分析 | 第69-77页 |
4.3.1 不同基因型拟南芥蛋白组学分析 | 第69-72页 |
4.3.2 干旱胁迫对两基因型拟南芥叶片蛋白质表达的影响 | 第72-77页 |
4.4 小结与讨论 | 第77-80页 |
4.4.1 讨论 | 第77-79页 |
4.4.2 结论 | 第79-80页 |
第5章 总结和展望 | 第80-84页 |
5.1 小结 | 第80-82页 |
5.2 展望 | 第82-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99页 |
附录 | 第99-100页 |
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100-101页 |
致谢 | 第101-10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