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引言 | 第11-21页 |
(一) 选题缘由 | 第11-12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1. 理论意义 | 第12页 |
2. 现实意义 | 第12页 |
(三) 文献综述 | 第12-15页 |
1. 老年社团 | 第12-13页 |
2. 社团培育 | 第13-14页 |
3. 社工角色 | 第14-15页 |
(四) 概念界定 | 第15-17页 |
1. 社会工作 | 第15-16页 |
2. 社会工作者 | 第16-17页 |
3. 社区社会组织 | 第17页 |
4. 社会工作者的角色 | 第17页 |
(五)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7-18页 |
1. 内容体系 | 第17-18页 |
2. 研究方法 | 第18页 |
(六) 案例简介 | 第18-20页 |
(七) 创新尝试和不足 | 第20-21页 |
1. 创新尝试 | 第20页 |
2. 不足之处 | 第20-21页 |
一、角色丛:“一家亲”社团培育过程及社工角色分析框架 | 第21-27页 |
(一) “一家亲”社团培育过程及阶段性特征 | 第21-22页 |
(二) “一家亲”社团培育相关群体简介 | 第22-26页 |
1. 社会工作者 | 第22-23页 |
2. 政府 | 第23页 |
3. 社团成员——社区老年群体 | 第23-24页 |
4. 志愿者和共建单位 | 第24-26页 |
(三) 社工角色丛及分析维度 | 第26-27页 |
1. 倡导者扮演分析维度 | 第26页 |
2. 组织者扮演分析维度 | 第26页 |
3. 守护者扮演分析维度 | 第26-27页 |
二、倡导者:社团培育准备阶段社工角色分析 | 第27-33页 |
(一) 倡导者扮演角色行为 | 第27-29页 |
1. 政策传达 | 第27-28页 |
2. 宣传动员居民参与 | 第28页 |
3. 社团培育项目设计并确定社团培育目标 | 第28-29页 |
(二) 倡导者扮演角色成效 | 第29-30页 |
1. 实现了政策落地 | 第29-30页 |
2. 找准了居民需求 | 第30页 |
3. 调动了居民参与的积极性 | 第30页 |
(三) 倡导者角色扮演中存在的问题 | 第30-31页 |
1. 居民对社工认识角色不清 | 第30-31页 |
2. 社工角色超载和角色冲突 | 第31页 |
(四) 倡导者角色完善的途径 | 第31-33页 |
1. 加强居民与社工之间的联系 | 第31-32页 |
2. 明确社工职责权限和服务范围 | 第32-33页 |
三、组织者:“一家亲”社团培育实施阶段社工角色分析 | 第33-40页 |
(一) 组织者扮演角色行为 | 第33-36页 |
1. 锁定目标群体 | 第33-34页 |
2. 组织创意活动 | 第34-35页 |
3. 组织开展活动 | 第35-36页 |
4. 组织成立社团 | 第36页 |
(二) 组织者扮演角色成效 | 第36-38页 |
1. 培养了社团领袖 | 第37页 |
2. 提升了居民对社工和社会工作的认可度 | 第37页 |
3. 满足了居民需求 | 第37-38页 |
(三) 组织者角色扮演中存在的问题 | 第38页 |
1. 居民参与度低 | 第38页 |
2. 技术实施存在障碍 | 第38页 |
(四) 组织者角色完善的途径 | 第38-40页 |
1. 做好宣传动员和帮扶工作 | 第38-39页 |
2. 灵活使用开放空间会议技术 | 第39-40页 |
四、守护者:“一家亲”社团运行阶段社工角色分析 | 第40-45页 |
(一) 守护者角色行为分析 | 第40-42页 |
1. 资源整合 | 第40-41页 |
2. 社团运行维护 | 第41-42页 |
(二) 守护者角色成效分析 | 第42页 |
1. 社区资源更加丰富 | 第42页 |
2. 社团实现良性运行 | 第42页 |
(三) 守护者角色扮演中存在的问题 | 第42-43页 |
1. 社工本身资源连接能力不足 | 第43页 |
2. 社团领袖和成员对社工产生依赖 | 第43页 |
(四) 守护者角色完善的途径 | 第43-45页 |
1. 提升社工的社会认可度 | 第43-44页 |
2. 增强社团独立性 | 第44-45页 |
结语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8页 |
致谢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