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中国农业经济论文--农业经济建设与发展论文--农业收入与分配论文

参与式扶贫:地方政府项目扶贫困境及对策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1 导论第9-19页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第9-10页
        1.1.1 研究背景第9页
        1.1.2 研究意义第9-10页
    1.2 相关研究综述第10-17页
        1.2.1 中国农村扶贫相关研究第10-15页
        1.2.2 国外扶贫相关研究第15-16页
        1.2.3 研究评述第16-17页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第17-18页
        1.3.1 研究思路第17页
        1.3.2 研究方法第17-18页
    1.4 创新之处第18-19页
2 反贫困的两种理性冲突第19-28页
    2.1 道义经济理论第19-21页
        2.1.1 生存为主的行为逻辑第20页
        2.1.2 安全第一的行为逻辑第20-21页
    2.2 理性小农理论第21-23页
        2.2.1 传统农业观念下的农民理性第21-22页
        2.2.2 现代农业观念下的农民理性第22-23页
    2.3 道义或理性:安全经济理论第23-25页
        2.3.1 生存的绝对标准与相对标准第23-24页
        2.3.2 农民的现实生存逻辑第24-25页
    2.4 公共选择理论第25-27页
        2.4.1“经济人”假设与政府失灵第26页
        2.4.2 现代化转型第26-27页
    2.5 小结第27-28页
3 对贵州Q县Y村扶贫项目的分析第28-38页
    3.1 贵州Q县Y村扶贫项目实施过程的分析第28-31页
        3.1.1 Y村扶贫项目的预期目标第28-29页
        3.1.2 扶贫项目实施过程和现实效果第29-31页
        3.1.3 扶贫项目资源供给与需求的错位第31页
    3.2 地方政府资源供给行为分析第31-33页
        3.2.1 GDP考核下的政绩观第31-32页
        3.2.2 分税制下地方政府的自利行为第32-33页
    3.3 贫困农民的需求行为分析第33-37页
        3.3.1 维持生存现状并拓宽收入渠道的需求第33-34页
        3.3.2 农民对自身人力资本开发的需求第34-37页
    3.4 小结第37-38页
4 参与式扶贫:扶贫资源供给与需求困境的化解机制第38-48页
    4.1 创建农民参与机制第38-41页
        4.1.1 建立健全基层村民自治机制第38-40页
        4.1.2 以组织培训的方式提升农民人力素质第40-41页
        4.1.3 重构基层干群的权利义务关系第41页
    4.2 构建农民参与项目扶贫角色转换机制第41-45页
        4.2.1 基层政府角色的转变——项目的辅助者第42-43页
        4.2.2 贫困者角色的转变——项目实施的主体第43-44页
        4.2.3 资源主体与贫困主体对接第44-45页
    4.3 完善农民参与项目扶贫的运作机制第45-47页
        4.3.1 设立扶贫到户部门对接农民需求第46页
        4.3.2 建立项目实施指导和监督系统第46-47页
    4.4 小结第47-48页
5 结语第48-51页
参考文献第51-54页
致谢第54页

论文共5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政策因素对投资者情绪的影响分析--基于半结构化数据
下一篇:基于Hedonic模型的兰州地铁1号线沿线商品房价格变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