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虑机组组合和综合效益的电动汽车有序充放电的研究
|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9-16页 |
| 1.1 课题背景和意义 | 第9-10页 |
| 1.2 国内外电动汽车现状 | 第10-13页 |
| 1.2.1 国外电动汽车发展状况 | 第10-12页 |
| 1.2.2 国内电动汽车发展状况 | 第12-13页 |
| 1.3 课题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 1.3.1 电动汽车接入电网 | 第13-14页 |
| 1.3.2 电动汽车充放电负荷 | 第14页 |
| 1.3.3 计及电动汽车的机组组合问题 | 第14-15页 |
| 1.3.4 电动汽车的综合效益问题 | 第15页 |
| 1.4 论文的主要工作 | 第15-16页 |
| 第2章 电动汽车充放电负荷模型 | 第16-25页 |
| 2.1 充放电模式 | 第16-19页 |
| 2.1.1 单辆电动汽车充电模式 | 第16-17页 |
| 2.1.2 规模化电动汽车充电模式 | 第17-18页 |
| 2.1.3 电动汽车放电模式 | 第18页 |
| 2.1.4 电动汽车其他充放电模式 | 第18-19页 |
| 2.2 电动汽车充放电负荷模型 | 第19-21页 |
| 2.2.1 公交车充电负荷模型 | 第19-20页 |
| 2.2.2 私家车充电负荷模型 | 第20-21页 |
| 2.2.3 出租车充电负荷模型 | 第21页 |
| 2.2.4 放电负荷模型 | 第21页 |
| 2.3 算例 | 第21-24页 |
| 2.4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 第3章 考虑机组组合的电动汽车有序充放电模型 | 第25-34页 |
| 3.1 传统的机组组合问题 | 第25-26页 |
| 3.2 数学模型 | 第26-29页 |
| 3.2.1 目标函数 | 第27页 |
| 3.2.2 约束条件 | 第27-29页 |
| 3.3 求解策略 | 第29-30页 |
| 3.4 算例 | 第30-33页 |
| 3.5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 第4章 兼顾综合效益的电动汽车有序充放电模型 | 第34-45页 |
| 4.1 电动汽车的综合效益分析 | 第34-35页 |
| 4.2 兼顾综合效益的数学模型 | 第35-37页 |
| 4.2.1 目标函数 | 第35-36页 |
| 4.2.2 约束条件 | 第36-37页 |
| 4.3 遗传粒子群混合算法 | 第37-42页 |
| 4.3.1 粒子群算法 | 第38-40页 |
| 4.3.2 遗传算法 | 第40页 |
| 4.3.3 遗传粒子群混合算法 | 第40-42页 |
| 4.4 算例 | 第42-44页 |
| 4.5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45-47页 |
| 5.1 结论 | 第45页 |
| 5.2 展望 | 第45-47页 |
| 参考文献 | 第47-50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0-51页 |
| 致谢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