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诉讼法论文--民事诉讼法论文

代位执行与债权人代位权的立法冲突与解决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绪论第10-11页
第1章 代位执行和债权人代位权制度概说第11-18页
    1.1 代位执行概说第11-13页
        1.1.1 代位执行的概念第11页
        1.1.2 代位执行的特征第11-12页
        1.1.3 代位执行的性质第12-13页
    1.2 债权人代位权制度概说第13-18页
        1.2.1 债权人代位权制度起源第13页
        1.2.2 债权人代位权的性质难以确定第13-14页
        1.2.3 传统的债权人代位权制度第14-15页
        1.2.4 债权人代位权在我国的适用第15-18页
第2章 代位执行和债权人代位权制度并存存在的问题第18-25页
    2.1 代位执行和债权人代位权制度的冲突第18-21页
    2.2 代位执行和债权人代位权制度并存派生了问题:立法重复第21-23页
        2.2.1 债权人代位权与代位执行的目的相同第22页
        2.2.2 债权人代位权被代位执行的客体所包含第22页
        2.2.3 债权人代位权与代位执行行使的范围相同第22页
        2.2.4 债权人代位权与代位执行行使的效力相同第22-23页
    2.3 代位执行和债权人代位权制度立法冲突解决的方法第23-25页
第3章 代位执行替代债权人代位权的立法选择第25-36页
    3.1 债权人代位权制度的缺陷第25-33页
        3.1.1 债权人代位权对民法理论的冲击第25-26页
        3.1.2“债权人对债务人的债权合法”前提失当第26-27页
        3.1.3 债务人“怠于行使到期债权”的标准过于严苛第27-29页
        3.1.4 债权人代位权中债权人和债务人诉讼地位问题第29-31页
        3.1.5 多个债权人提起代位权诉讼的法律漏洞第31页
        3.1.6 债权人代位权客体单一第31-33页
    3.2 代位执行程序的设置更为合理第33-36页
        3.2.1 代位执行的规定与法理相一致第33页
        3.2.2 代位执行适用条件更为明确清晰第33-34页
        3.2.3 对第三人利益保护更加充分第34页
        3.2.4 对债权人权利保护更加充分第34-36页
第4章 完善代位执行程序以替代债权人代位权第36-49页
    4.1 国外和我国台湾地区代位执行程序设置第36-44页
        4.1.1 德国法对于债务人对第三人权利强制执行的规定第36-38页
        4.1.2 日本对债权强制执行的规定第38-40页
        4.1.3 我国台湾地区的代位执行程序第40-43页
        4.1.4 外国和我国台湾地区代位执行立法例评析第43-44页
    4.2 我国代位执行制度存在的问题第44-46页
        4.2.1 规定代位执行的法律效力位阶低、权威性不高第44页
        4.2.2 对第三人异议的规定不合理第44-45页
        4.2.3 代位执行履行方法规定不全面第45页
        4.2.4 代位执行程序缺乏可操作性第45-46页
    4.3 完善我国代位执行程序以替代债权人代位权第46-49页
        4.3.1 将代位执行作为一项执行方法规定在法律中第46页
        4.3.2 完善代位执行具体设置第46-47页
        4.3.3 规范送达程序的合法性第47页
        4.3.4 规范第三人异议程序第47-48页
        4.3.5 设立第三人异议之诉第48-49页
结语第49-50页
参考文献第50-52页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情况第52-53页
致谢第53页

论文共5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吡虫啉、啶虫脒、克百威及涕灭威的免疫快速检测
下一篇:熟化谷物粉在储藏过程中的氧化及其评价指标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