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23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3-19页 |
1.1.1 解放后中国农村自建房发展论述 | 第13-14页 |
1.1.2 全国各地农民自建房现状 | 第14-16页 |
1.1.3 竞赛图集编制的基本情况 | 第16-19页 |
1.1.4 江宁美丽乡村建设 | 第19页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9-20页 |
1.2.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1.2.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20页 |
1.3 研究方法与研究框架 | 第20-23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1.3.2 研究框架 | 第21-23页 |
第2章 南京市江宁区农民自建房竞赛方案设计过程解析 | 第23-45页 |
2.1 项目介绍 | 第23-24页 |
2.1.1 项目基本情况 | 第23-24页 |
2.1.2 竞赛任务书要求解析 | 第24页 |
2.2 南京市江宁区农村建设相关政策的解读 | 第24-25页 |
2.3 南京市江宁区农村建设现状调研 | 第25-28页 |
2.4 实地调研过程中对整体的分析 | 第28-39页 |
2.4.1 规划策略 | 第28-30页 |
2.4.2 农村住宅主要空间的分析和参数提取 | 第30-34页 |
2.4.3 农村住宅平面选型 | 第34-37页 |
2.4.4 空间组合 | 第37页 |
2.4.5 院落策略 | 第37-38页 |
2.4.6 基地适应性分析 | 第38-39页 |
2.5 形态样式 | 第39-43页 |
2.5.1 形式语言 | 第39-41页 |
2.5.2 多样化设计 | 第41-43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43-45页 |
第3章 从竞赛方案到图集编制的深化 | 第45-57页 |
3.1 方案的评选 | 第45页 |
3.2 图集的编制 | 第45-47页 |
3.3 图集中风格的选择 | 第47-49页 |
3.3.1 苏式风格 | 第47-48页 |
3.3.2 徽派风格 | 第48页 |
3.3.3 新中式风格 | 第48-49页 |
3.4 户型的选择 | 第49-51页 |
3.5 重点部位施工图设计解析 | 第51页 |
3.6 创新改进 | 第51-56页 |
3.6.1 节能措施 | 第52-53页 |
3.6.2 工业化设计 | 第53-56页 |
3.6.3 自建房的引导策略 | 第56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4章 针对同类项目在设计上的总结和反思 | 第57-99页 |
4.1 村民参与竞赛评选 | 第57页 |
4.2 自建房生长影响 | 第57-58页 |
4.3 实践过程中建筑师的后续服务 | 第58页 |
4.4 建设主体的多元化 | 第58-60页 |
4.4.1 建筑师 | 第58-59页 |
4.4.2 政府 | 第59页 |
4.4.3 农村居民 | 第59-60页 |
4.4.4 施工队伍 | 第60页 |
4.5 农村图集的推广 | 第60-61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4.7 方案图纸 | 第62-99页 |
参考文献 | 第99-101页 |
附录 | 第101-103页 |
攻读学位期间成果 | 第103-105页 |
致谢 | 第10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