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节性冻土隧道洞口段防冻保温技术研究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1-15页 |
1.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2.1 寒区隧道温度场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2 寒区隧道衬砌冻胀力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4-15页 |
2 关于季节性冻土隧道的相关理论 | 第15-21页 |
2.1 冻土的基本理论 | 第15-16页 |
2.1.1 冻土的定义 | 第15页 |
2.1.2 冻土的分类 | 第15页 |
2.1.3 冻土区地温状况 | 第15-16页 |
2.2 寒区隧道的划分及工程特点 | 第16-18页 |
2.2.1 寒区隧道的分区 | 第16页 |
2.2.2 寒区隧道的分类 | 第16-18页 |
2.2.3 季节性冻土隧道工程的特殊性 | 第18页 |
2.3 季节性冻土隧道产生冻害的原因及表现形式 | 第18-20页 |
2.3.1 冻害产生的原因 | 第18-19页 |
2.3.2 季节性冻土隧道冻害的主要表现形式 | 第19-20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0-21页 |
3 青海某隧道工程概况及地质条件 | 第21-24页 |
3.1 青海某隧道工程概况 | 第21-22页 |
3.2 隧址区工程地质条件 | 第22-23页 |
3.2.1 地形地貌 | 第22页 |
3.2.3 地质构造与地震 | 第22页 |
3.2.4 水文地质条件 | 第22-23页 |
3.3 隧址区气象条件 | 第23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4 青海某隧道洞口段温度场、应力场数值模拟 | 第24-52页 |
4.1 引言 | 第24页 |
4.2 温度场数值模拟的理论基础 | 第24-28页 |
4.2.1 流体力学基本理论 | 第24-26页 |
4.2.2 热传递的三种形式 | 第26-27页 |
4.2.3 热力学三类边界条件 | 第27-28页 |
4.3 青海某隧道洞内空气温度场数值模拟 | 第28-35页 |
4.3.1 隧址区大气温度的确定 | 第28页 |
4.3.2 计算模型、参数与条件 | 第28-31页 |
4.3.3 计算结果与分析 | 第31-35页 |
4.4 青海某隧道洞口段温度场数值模拟 | 第35-43页 |
4.4.1 计算模型、参数与条件 | 第35-37页 |
4.4.2 计算结果与分析 | 第37-43页 |
4.5 青海某隧道洞口段应力场数值模拟 | 第43-51页 |
4.5.1 基本理论 | 第43页 |
4.5.2 计算模型、参数与条件 | 第43-45页 |
4.5.3 计算结果与分析 | 第45-51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5 季节性冻土隧道洞口段围岩防冻保温研究 | 第52-62页 |
5.1 加热防冻技术 | 第52页 |
5.2 保温层防冻技术 | 第52-53页 |
5.3 排水防冻技术 | 第53-54页 |
5.4 防寒门保温技术 | 第54-60页 |
5.4.1 计算模型、参数与条件 | 第54-56页 |
5.4.2 计算结果与分析 | 第56-60页 |
5.5 其他防冻技术 | 第60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60-62页 |
6 结论 | 第62-64页 |
6.1 主要结论 | 第62-63页 |
6.2 展望 | 第63-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