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0-12页 |
1.1 研究缘起 | 第10-11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11页 |
1.2.2 实践意义 | 第11-12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2-27页 |
2.1 教师组织公民行为 | 第12-16页 |
2.1.1 组织公民行为的界定 | 第12页 |
2.1.2 教师组织公民行为的界定和维度 | 第12-14页 |
2.1.3 教师组织公民行为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14-15页 |
2.1.4 教师组织公民行为的相关研究 | 第15-16页 |
2.1.5 小结 | 第16页 |
2.2 工作重塑 | 第16-20页 |
2.2.1 工作重塑的来源及含义 | 第16-17页 |
2.2.2 工作重塑的维度 | 第17-18页 |
2.2.3 工作重塑相关研究 | 第18-19页 |
2.2.4 小结 | 第19-20页 |
2.3 伦理型领导 | 第20-23页 |
2.3.1 伦理型领导的含义 | 第20-21页 |
2.3.2 伦理型领导的维度 | 第21-22页 |
2.3.3 伦理型领导实证研究 | 第22页 |
2.3.4 伦理型领导理论相关研究——教育管理伦理 | 第22-23页 |
2.3.5 小结 | 第23页 |
2.4 工作投入 | 第23-25页 |
2.4.1 工作投入的概念 | 第23-24页 |
2.4.2 工作投入的维度 | 第24页 |
2.4.3 工作投入的相关研究 | 第24-25页 |
2.4.4 小结 | 第25页 |
2.5 文献总结和框架设计 | 第25-27页 |
第三章 研究设计 | 第27-34页 |
3.1 访谈研究 | 第27-31页 |
3.1.1 访谈研究目的 | 第27页 |
3.1.2 访谈研究方法 | 第27页 |
3.1.3 访谈研究过程 | 第27-31页 |
3.2 实证调查研究 | 第31-34页 |
3.2.1 研究对象 | 第31页 |
3.2.2 研究工具 | 第31-33页 |
3.2.3 施测过程 | 第33页 |
3.2.4 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 第33页 |
3.2.5 数据处理 | 第33-34页 |
第四章 研究结果 | 第34-46页 |
4.1 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34-35页 |
4.2 各变量相关分析 | 第35-36页 |
4.3 工作重塑、伦理型领导、工作投入对教师组织公民行为回归分析 | 第36-38页 |
4.3.1 工作重塑、伦理型领导、工作投入对教师组织公民行为的预测 | 第36页 |
4.3.2 工作重塑各维度对教师组织公民行为各维度的预测 | 第36-37页 |
4.3.3 伦理型领导各维度对教师组织公民行为各维度的预测 | 第37-38页 |
4.4 中介作用分析 | 第38-40页 |
4.4.1 工作投入对工作重塑和教师组织公民行为的中介分析 | 第38-39页 |
4.4.2 工作投入对伦理型领导和教师组织公民行为的中介分析 | 第39-40页 |
4.4.3 小结 | 第40页 |
4.5 双维路径结果总结 | 第40-41页 |
4.6 工作重塑、伦理型领导和教师组织公民行为人口学变量差异分析 | 第41-46页 |
4.6.1 在性别和婚姻上三者的差异分析 | 第41-42页 |
4.6.2 在年龄和教龄上三者的差异分析 | 第42-44页 |
4.6.3 在教师的职称上三者的差异分析 | 第44页 |
4.6.4 在学校类型上三者的差异分析 | 第44-45页 |
4.6.5 在教师学历上三者的差异分析 | 第45-46页 |
第五章 分析与讨论 | 第46-52页 |
5.1 工作重塑、伦理型领导、工作投入与教师组织公民行为的关系 | 第46-48页 |
5.1.1 工作重塑、工作投入与教师组织公民行为的关系 | 第46-47页 |
5.1.2 伦理型领导、工作投入与教师组织公民行为的关系 | 第47-48页 |
5.2 工作重塑、伦理型领导对教师组织公民行为的双维影响机制 | 第48-49页 |
5.2.1 工作投入在工作重塑与教师组织公民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 | 第48-49页 |
5.2.2 工作投入在伦理型领导与教师组织公民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 | 第49页 |
5.3 人口学变量对工作重塑、伦理型领导和教师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 | 第49-52页 |
5.3.1 性别和婚姻对三者的影响 | 第49-50页 |
5.3.2 年龄和教龄对三者的影响 | 第50页 |
5.3.3 教师的职称对三者的影响 | 第50-51页 |
5.3.4 学校类型对三者的影响 | 第51页 |
5.3.5 教师学历对三者的影响 | 第51-52页 |
第六章 教育策略与建议 | 第52-60页 |
6.1 工作重塑驱动教师组织公民行为 | 第52-55页 |
6.1.1 树立工作重塑观念,关注自我成长 | 第52-53页 |
6.1.2 优化技能和任务重塑,改进教学与辅导方式 | 第53页 |
6.1.3 深化角色和认知重塑,重构师生校三者形象 | 第53-54页 |
6.1.4 强化教师关系重塑,增进学校人际帮助 | 第54-55页 |
6.2 伦理型领导助推教师组织公民行为 | 第55-58页 |
6.2.1 树立领导伦理风格,柔化学校管理氛围 | 第55-56页 |
6.2.2 构建伦理型领导集体,营造教学伦理氛围 | 第56-57页 |
6.2.3 运用伦理情境的力量,浸润教师人际行为 | 第57-58页 |
6.3 融入教师角色,促生教师组织公民行为 | 第58-60页 |
6.3.1 积极融入教师角色,不断提升自我 | 第58页 |
6.3.2 逐步内化职业道德,重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 第58页 |
6.3.3 链接自我实现和学校愿景,增强学校认同感与归属感 | 第58-60页 |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60-62页 |
7.1 创新点 | 第60页 |
7.2 研究结论 | 第60-61页 |
7.3 研究局限与展望 | 第61-62页 |
致谢 | 第62-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8页 |
附录 | 第68-71页 |
附录1 中小学教师组织公民行为研究 | 第68-70页 |
附录2 中小学教师组织公民行为研究访谈 | 第70-71页 |
附录3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