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引言 | 第10-12页 |
第1章 研究综述 | 第12-28页 |
1.1 社会性注意的界定 | 第12页 |
1.2 自闭症者的视觉社会性注意 | 第12-14页 |
1.3 自闭症者社会性注意的测量 | 第14-20页 |
1.3.1 视频回溯分析 | 第15页 |
1.3.2 量表测量 | 第15-16页 |
1.3.3 眼动测量 | 第16-18页 |
1.3.4 生理反应测量 | 第18页 |
1.3.5 自闭症者社会性注意测量小结 | 第18-20页 |
1.4 自闭症者异常社会性注意的发生机制 | 第20-24页 |
1.4.1 心理理论薄弱说 | 第20页 |
1.4.2 弱中央统合理论 | 第20-21页 |
1.4.3 执行功能障碍说 | 第21页 |
1.4.4 注意分离缺陷说 | 第21-22页 |
1.4.5 情绪唤醒模型 | 第22页 |
1.4.6 碎镜理论 | 第22-23页 |
1.4.7 社会性知觉机制与非社会性缺省机制 | 第23页 |
1.4.8 社会动机理论 | 第23-24页 |
1.4.9 自闭症者异常社会性注意的发生机制小结 | 第24页 |
1.5 问题提出 | 第24-26页 |
1.6 研究假设 | 第26-28页 |
第2章 竞争条件下自闭症儿童社会性注意眼动的测量 | 第28-42页 |
2.1 研究目的 | 第28页 |
2.2 研究方法 | 第28-32页 |
2.2.1 被试 | 第28页 |
2.2.2 自闭症行为量表(ABC量表) | 第28-29页 |
2.2.3 实验仪器 | 第29页 |
2.2.4 实验材料 | 第29页 |
2.2.5 实验设计 | 第29页 |
2.2.6 实验程序 | 第29-30页 |
2.2.7 信息区划分、眼动分析指标及统计方法 | 第30-32页 |
2.3 研究结果 | 第32-38页 |
2.3.1 竞争条件下两组儿童对社会性信息的觉察 | 第32-33页 |
2.3.2 竞争条件下两组儿童对社会性信息的加工 | 第33-35页 |
2.3.3 竞争条件下ABC量表分与眼动指标的相关 | 第35-36页 |
2.3.4 竞争条件下眼动各指标对两组儿童的筛查力 | 第36-38页 |
2.4 讨论 | 第38-42页 |
2.4.1 竞争条件下ASD儿童对社会性信息的觉察 | 第38-39页 |
2.4.2 竞争条件下ASD儿童对两类信息的注意加工模式 | 第39-40页 |
2.4.3 ASD儿童对两类信息的注意与语言、交往障碍的相关 | 第40-41页 |
2.4.4 社会优先性分数的可用性 | 第41-42页 |
第3章 非竞争条件下ASD儿童的社会性注意:来自眼动和生理的测量 | 第42-54页 |
3.1 研究目的 | 第42页 |
3.2 研究方法 | 第42-45页 |
3.2.1 被试 | 第42页 |
3.2.2 实验仪器 | 第42页 |
3.2.3 实验材料 | 第42-43页 |
3.2.4 实验设计 | 第43页 |
3.2.5 实验程序 | 第43-44页 |
3.2.6 信息区划分、眼动和皮肤电分析指标及统计方法 | 第44-45页 |
3.3 研究结果 | 第45-50页 |
3.3.1 非竞争条件下两组儿童对社会性信息的觉察 | 第46页 |
3.3.2 非竞争条件下两组儿童对社会性信息的加工 | 第46-47页 |
3.3.3 非竞争条件下两组儿童对两类信息的生理唤醒 | 第47-48页 |
3.3.4 非竞争条件下眼动与皮肤电指标的相关 | 第48-49页 |
3.3.5 非竞争条件皮肤电指标的筛查力 | 第49-50页 |
3.4 讨论 | 第50-54页 |
3.4.1 非竞争条件下ASD儿童对两类信息的注意 | 第50-51页 |
3.4.2 ASD儿童对两类信息的皮肤电反应及其与眼动指标的相关 | 第51-52页 |
3.4.3 皮肤电指标的筛查力 | 第52-54页 |
第4章 总讨论 | 第54-58页 |
4.1 ASD儿童基本正常的注意觉察模式 | 第54页 |
4.2 ASD儿童异常的社会性注意可能来源于干扰 | 第54-55页 |
4.3 ASD儿童注意过程中生理上的高唤醒 | 第55页 |
4.4 材料的相对新异性对ASD儿童社会性注意的影响 | 第55-56页 |
4.5 ASD儿童社会性注意测量的指标问题 | 第56-58页 |
第5章 总结论 | 第58-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74页 |
附录 | 第74-76页 |
致谢 | 第76-7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