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业基础科学论文--土壤学论文--土壤改良论文

煤基固废与牛粪混合发酵基质在荒漠化土壤改良中的应用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1. 绪论第11-19页
    1.1 煤基固废的概况第11-13页
        1.1.1 煤基固废的概念及其理化性质第11-12页
        1.1.2 煤基固废引起的生态环境问题第12页
        1.1.3 煤基固废的应用及研究现状第12-13页
    1.2 牛粪的概况第13页
    1.3 改良土壤的微生物菌剂概况第13-16页
        1.3.1 改良土壤的微生物菌剂简介第13-14页
        1.3.2 改良土壤的微生物菌剂的主要功效与机理第14页
        1.3.3 微生物菌剂在煤基固废资源化中应用第14-16页
    1.4 研究的技术路线第16-17页
    1.5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7-19页
        1.5.1 研究目的第17页
        1.5.2 研究意义第17-19页
2. 材料与方法第19-25页
    2.0 实验地情况第19页
    2.1 试验材料第19-20页
    2.2 试验设计第20-23页
        2.2.1 地质肥料配比及制备第20-21页
        2.2.2 沙土施加地质肥料第21页
        2.2.3 植物的种植方法第21页
        2.2.4 试验小区设计第21-22页
        2.2.5 植物与土壤样品采集和测试第22-23页
    2.3 数据处理与分析第23-25页
3. 不同施肥处理植物生长状况分析第25-33页
    3.1 不同施肥处理紫花苜蓿的生长情况第25-27页
        3.1.1 紫花苜蓿出苗率第25-26页
        3.1.2 紫花苜蓿株高第26页
        3.1.3 紫花苜蓿生物量第26-27页
    3.2 不同施肥处理柳枝稷的生长情况第27-29页
        3.2.1 柳枝稷出苗率第27-28页
        3.2.2 柳枝稷株高第28页
        3.2.3 柳枝稷生物量第28-29页
    3.3 不同施肥处理油葵的生长情况第29-31页
        3.3.1 油葵出苗率第29-30页
        3.3.2 油葵株高第30页
        3.3.3 油葵生物量第30-31页
    3.4 小结第31-33页
4. 不同施肥处理沙土理化性质分析第33-53页
    4.1 不同施肥处理土壤物理性质分析第33-42页
        4.1.1 土壤容重第33-34页
        4.1.2 土壤含水率第34-35页
        4.1.3 土壤孔隙度第35-36页
        4.1.4 土壤空气容量第36-37页
        4.1.5 土壤粒度第37-40页
        4.1.6 土壤pH值第40-41页
        4.1.7 土壤电导率第41-42页
    4.2 不同施肥处理土壤化学性质分析第42-50页
        4.2.1 不同施肥处理土壤有机质第42-43页
        4.2.2 不同施肥处理土壤氮素第43-45页
        4.2.3 不同施肥处理土壤磷素第45-47页
        4.2.4 不同施肥处理土壤钾素第47-50页
    4.3 不同施肥处理土壤金属含量分析第50-51页
    4.4 小结第51-53页
5. 土壤肥力指标分析及评价第53-75页
    5.1 土壤肥力指标的相关性分析第53-61页
        5.1.1 不同施肥处理土壤综合肥力因子相关性分析第53-59页
        5.1.2 不同施肥处理土壤理化指标相关性分析第59-61页
    5.2 土壤肥力质量评价第61-73页
        5.2.1 不同施肥处理种植柳枝稷后土壤肥力评价第61-64页
        5.2.2 不同施肥处理种植紫花苜蓿后土壤肥力评价第64-67页
        5.2.3 不同施肥处理种植油葵后土壤肥力评价第67-70页
        5.2.4 不同施肥处理后土壤综合肥力评价第70-73页
    5.3 小结第73-75页
6. 结论与建议第75-77页
    6.1 研究特色与创新点第75页
    6.2 主要结论第75-76页
    6.3 存在问题与建议第76-77页
参考文献第77-83页
致谢第83-84页
攻读硕士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第84-85页
现场试验照片第85-87页

论文共8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教师资格国考背景下职前教师教育类课程设置与实施研究
下一篇:豪恩斯坦教育目标分类学视角下的小学英语家庭作业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