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 第3-4页 |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引言 | 第8-14页 |
一、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8-9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12页 |
四、研究重点和难点 | 第12-14页 |
第一章 高校新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路径概述 | 第14-32页 |
1.1 高校新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涵及特点 | 第14-21页 |
1.1.1 高校新生 | 第14-19页 |
1.1.2 高校新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 第19-21页 |
1.2 高校新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路径的学理界定 | 第21-26页 |
1.2.1 高校新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路径的内涵 | 第21-24页 |
1.2.2 高校新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路径的特点 | 第24-26页 |
1.3 高校新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路径构建的现实意义 | 第26-32页 |
1.3.1 有利于提高新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认知水平 | 第27页 |
1.3.2 有利于增强新生的马克思主义认同能力 | 第27-30页 |
1.3.3 有利于引导新生尽早实现角色转换 | 第30-31页 |
1.3.4 有利于推动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顺利开展 | 第31-32页 |
第二章 高校新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路径构建现状及问题成因分析 | 第32-50页 |
2.1 高校新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路径构建取得的成绩 | 第32-37页 |
2.1.1 路径构建形式由实践探索走向建章立制 | 第32-33页 |
2.1.2 路径构建内容呈现多样化特点 | 第33-34页 |
2.1.3 路径构建目的初步实现 | 第34-37页 |
2.2 高校新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路径构建存在的问题 | 第37-43页 |
2.2.1 路径构建的实效性亟待提高 | 第37-40页 |
2.2.2 路径构建的协调性有待加强 | 第40-41页 |
2.2.3 高校新生的主体作用有待发挥 | 第41-43页 |
2.3 高校新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路径构建问题成因分析 | 第43-50页 |
2.3.1 高校对路径构建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 | 第43页 |
2.3.2 路径构建的针对性有待提升 | 第43-45页 |
2.3.3 路径构建尚未形成良性联动机制 | 第45-47页 |
2.3.4 路径构建主体的综合素养有待提升 | 第47-50页 |
第三章 高校新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路径构建的对策研究 | 第50-70页 |
3.1 提升认知水平,遵循路径构建的一般原则 | 第50-54页 |
3.1.1 坚持近期目标与长远目标相结合 | 第50-51页 |
3.1.2 坚持协调性和层次性相统一 | 第51-52页 |
3.1.3 坚持主导性与主体性相互动 | 第52页 |
3.1.4 坚持共性和个性相统一 | 第52-54页 |
3.2 加强调查研究,增加路径构建的针对性 | 第54-59页 |
3.2.1 树立科学理念,引导路径构建 | 第54-55页 |
3.2.2 开展调查研究,把握新生动态 | 第55-56页 |
3.2.3 实施分层构建,明确具体目标 | 第56-59页 |
3.3 注重实践革新,提升路径构建的质量 | 第59-63页 |
3.3.1 搭建合作平台,借鉴有益经验 | 第59页 |
3.3.2 革新路径内容,凸显本校特色 | 第59-62页 |
3.3.3 运用多种方法,提升路径构建水平 | 第62-63页 |
3.4 建立联动机制,确保多样化路径协调推进 | 第63-65页 |
3.4.1 建立领导机构,强化组织保障 | 第63-64页 |
3.4.2 制定科学规划,指导路径构建 | 第64-65页 |
3.4.3 搭建沟通平台,方便即时交流 | 第65页 |
3.5 加强队伍建设,提高路径构建主体的综合素质 | 第65-70页 |
3.5.1 提升教师主体综合素质 | 第65-67页 |
3.5.2 提高新生主体综合素质 | 第67-70页 |
结语 | 第70-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4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 第74-76页 |
附录 | 第76-78页 |
致谢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