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论文

高校新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路径构建研究

学位论文的主要创新点第3-4页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引言第8-14页
    一、选题背景和意义第8-9页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第9-12页
    三、研究方法第12页
    四、研究重点和难点第12-14页
第一章 高校新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路径概述第14-32页
    1.1 高校新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涵及特点第14-21页
        1.1.1 高校新生第14-19页
        1.1.2 高校新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第19-21页
    1.2 高校新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路径的学理界定第21-26页
        1.2.1 高校新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路径的内涵第21-24页
        1.2.2 高校新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路径的特点第24-26页
    1.3 高校新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路径构建的现实意义第26-32页
        1.3.1 有利于提高新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认知水平第27页
        1.3.2 有利于增强新生的马克思主义认同能力第27-30页
        1.3.3 有利于引导新生尽早实现角色转换第30-31页
        1.3.4 有利于推动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顺利开展第31-32页
第二章 高校新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路径构建现状及问题成因分析第32-50页
    2.1 高校新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路径构建取得的成绩第32-37页
        2.1.1 路径构建形式由实践探索走向建章立制第32-33页
        2.1.2 路径构建内容呈现多样化特点第33-34页
        2.1.3 路径构建目的初步实现第34-37页
    2.2 高校新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路径构建存在的问题第37-43页
        2.2.1 路径构建的实效性亟待提高第37-40页
        2.2.2 路径构建的协调性有待加强第40-41页
        2.2.3 高校新生的主体作用有待发挥第41-43页
    2.3 高校新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路径构建问题成因分析第43-50页
        2.3.1 高校对路径构建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第43页
        2.3.2 路径构建的针对性有待提升第43-45页
        2.3.3 路径构建尚未形成良性联动机制第45-47页
        2.3.4 路径构建主体的综合素养有待提升第47-50页
第三章 高校新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路径构建的对策研究第50-70页
    3.1 提升认知水平,遵循路径构建的一般原则第50-54页
        3.1.1 坚持近期目标与长远目标相结合第50-51页
        3.1.2 坚持协调性和层次性相统一第51-52页
        3.1.3 坚持主导性与主体性相互动第52页
        3.1.4 坚持共性和个性相统一第52-54页
    3.2 加强调查研究,增加路径构建的针对性第54-59页
        3.2.1 树立科学理念,引导路径构建第54-55页
        3.2.2 开展调查研究,把握新生动态第55-56页
        3.2.3 实施分层构建,明确具体目标第56-59页
    3.3 注重实践革新,提升路径构建的质量第59-63页
        3.3.1 搭建合作平台,借鉴有益经验第59页
        3.3.2 革新路径内容,凸显本校特色第59-62页
        3.3.3 运用多种方法,提升路径构建水平第62-63页
    3.4 建立联动机制,确保多样化路径协调推进第63-65页
        3.4.1 建立领导机构,强化组织保障第63-64页
        3.4.2 制定科学规划,指导路径构建第64-65页
        3.4.3 搭建沟通平台,方便即时交流第65页
    3.5 加强队伍建设,提高路径构建主体的综合素质第65-70页
        3.5.1 提升教师主体综合素质第65-67页
        3.5.2 提高新生主体综合素质第67-70页
结语第70-72页
参考文献第72-74页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第74-76页
附录第76-78页
致谢第78页

论文共7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的困境及进路研究--以天津高校为例
下一篇: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高校物质文化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