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引言 | 第8-12页 |
一、选题背景 | 第8页 |
二、选题目的和选题意义 | 第8-9页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第一章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及其意义 | 第12-20页 |
1.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概述 | 第12-15页 |
1.1.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过程 | 第12-13页 |
1.1.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 第13-14页 |
1.1.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特点 | 第14-15页 |
1.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概述 | 第15-17页 |
1.2.1 内化 | 第15-16页 |
1.2.2 价值观内化 | 第16页 |
1.2.3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 | 第16-17页 |
1.3 推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的时代价值 | 第17-20页 |
1.3.1 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 第17-18页 |
1.3.2 有利于构建和谐校园与和谐社会 | 第18页 |
1.3.3 有利于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 | 第18-20页 |
第二章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面临的挑战 | 第20-30页 |
2.1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存在的问题分析 | 第20-25页 |
2.1.1 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有待提高 | 第20-22页 |
2.1.2 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有待强化 | 第22-24页 |
2.1.3 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有待完善 | 第24-25页 |
2.2 影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的原因分析 | 第25-30页 |
2.2.1 大学生自身的弱点 | 第25-26页 |
2.2.2 学校教育的弊端 | 第26-27页 |
2.2.3 社会不良环境的影响 | 第27-28页 |
2.2.4 家庭教育的缺陷 | 第28-30页 |
第三章 实现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的路径选择 | 第30-40页 |
3.1 加强自我教育,提高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的自觉性 | 第30-32页 |
3.1.1 强化自我教育意识 | 第30页 |
3.1.2 重视理论学习 | 第30-31页 |
3.1.3 注重实践锻炼 | 第31-32页 |
3.2 强化学校教育,拓宽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的渠道 | 第32-35页 |
3.2.1 注重校园文化建设 | 第32-34页 |
3.2.2 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 | 第34页 |
3.2.3 深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 第34-35页 |
3.3 优化社会环境,创设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的良好氛围 | 第35-37页 |
3.3.1 强化社会思想道德建设 | 第35-36页 |
3.3.2 推进社会法制建设 | 第36页 |
3.3.3 发挥大众传媒的正面引导作用 | 第36-37页 |
3.4 重视家庭教育,提升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的引导力 | 第37-40页 |
3.4.1 提高家长素质 | 第37-38页 |
3.4.2 优化家庭教育环境 | 第38-39页 |
3.4.3 更新家庭教育理念 | 第39-40页 |
结语 | 第40-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6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 第46-48页 |
附录 | 第48-50页 |
致谢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