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论文

铋基微/纳米材料的制备和性质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5页
    §1.1 引言第11页
    §1.2 铋系材料及其改性材料第11-13页
    §1.3 纳米材料在催化有机反应方面的应用第13-14页
    §1.4 纳米材料在光催化降解有机污染物方面的应用第14-16页
    §1.5 纳米材料在吸附方面的应用第16-17页
    §1.6 本论文研究思路第17页
    参考文献第17-25页
第二章 鳞状BiOBr/Bi_2WO_6的合成及其对有机染料的吸附性能第25-41页
    §2.1 概述第25-26页
    §2.2 BiOBr/Bi_2WO_6的制备第26-27页
        2.2.1 主要试剂与仪器第26页
        2.2.2 实验步骤第26-27页
    §2.3 BiOBr/Bi_2WO_6的表征第27-32页
        2.3.1 物相表征(XRD)第27页
        2.3.2 X射线光电子能谱表征(XPS)第27-28页
        2.3.3 形貌表征第28-31页
        2.3.4 产物的孔径分布与比表面积测定第31-32页
    §2.4 BiOBr/Bi_2WO_6的吸附性能第32-34页
        2.4.1 实验步骤第32页
        2.4.2 结果与讨论第32-34页
            2.4.2.1 BiOBr/Bi_2WO_6对不同染料的吸附曲线第32-34页
            2.4.2.2 BiOBr/Bi_2WO_6吸附前后的红外谱图对比第34页
    §2.5 吸附动力学和热力学第34-37页
    §2.6 本章小结第37页
    参考文献第37-41页
第三章 Ag/Bi_2WO_6纳米簇的控制合成及性质第41-59页
    §3.1 概述第41-42页
    §3.2 Ag/Bi_2WO_6的制备第42-43页
        3.2.1 主要试剂与仪器第42页
        3.2.2 实验步骤第42-43页
    §3.3 Ag/Bi_2WO_6的表征第43-49页
        3.3.1 物相表征第43-44页
        3.3.2 XPS表征第44-45页
        3.3.3 形貌表征第45-48页
        3.3.4 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第48-49页
    §3.4 Ag/Bi_2WO_6催化还原对硝基苯酚(4-NP)第49-53页
        3.4.1 实验步骤第49页
        3.4.2 结果与讨论第49-53页
            3.4.2.1 各样品对4-NP的催化率第50-51页
            3.4.2.2 NaBH_4的浓度对4-NP的转化率影响第51-52页
            3.4.2.3 催化剂的加入量对4-NP的转化率的影响第52-53页
    §3.5 光催化性质第53-54页
        3.5.1 实验步骤第53页
        3.5.2 结果与讨论第53-54页
    §3.6 本章小结第54-55页
    参考文献第55-59页
第四章 BiOX(X=Cl、Br、I)纳米材料的制备及性质第59-75页
    §4.1 概述第59-60页
    §4.2 BiOX(X=Cl、Br、I)的制备第60-61页
        4.2.1 主要试剂与仪器第60页
        4.2.2 主要试剂与仪器第60-61页
    §4.3 BiOX(X=Cl、Br、I)的表征第61-63页
        4.3.1 物相表征第61页
        4.3.2 形貌表征第61-62页
        4.3.3 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第62-63页
    §4.4 吸附及光催化性质研究第63-71页
        4.4.1 实验步骤第63页
        4.4.2 结果与讨论第63-71页
            4.4.2.1 样品BiOCl、BiOBr和BiOI的吸附性质第63-65页
            4.4.2.2 样品BiOCl、BiOBr和BiOI的光催化性质第65-67页
            4.4.2.3 光催化机理第67-71页
    §4.5 本章小结第71-72页
    参考文献第72-75页
第五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第75-77页
附录第77-78页
致谢第78页

论文共7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沈阳生态城市建设评价研究
下一篇: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对农民利益的影响及对策研究--以重庆市奉节县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