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4-5页 |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引言 | 第10-18页 |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1.2.1 储层流动单元的提出及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2.2 储层流动单元的分类方法 | 第14-15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思路 | 第15-18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5-17页 |
1.3.2 研究思路 | 第17-18页 |
2 有效驱动单元基本理论及划分方法 | 第18-52页 |
2.1 有效驱动单元的定义 | 第18-21页 |
2.2 高速、低速流动区的划分方法及准则 | 第21-33页 |
2.2.1 流量贡献率(CRF)渗流数学模型 | 第21-23页 |
2.2.2 流量非均匀分布曲线(NDCFU)与流量强度差异系数(DCFI) | 第23-31页 |
2.2.3 高速、低速流动区划分准则 | 第31-33页 |
2.3 有效与无效驱动划分方法及准则 | 第33-48页 |
2.3.1 水驱平面饱和度分布模型 | 第33-37页 |
2.3.2 聚驱平面饱和度分布模型 | 第37-40页 |
2.3.3 三维模型流量劈分方法 | 第40-43页 |
2.3.4 有效与无效驱划分准则 | 第43-45页 |
2.3.5 有效驱动单元的表征 | 第45-48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2.5 符号说明 | 第49-52页 |
3 均质储层有效驱动单元的划分及油水分布规律 | 第52-83页 |
3.1 均质储层水驱有效驱动单元的划分 | 第52-65页 |
3.1.1 水驱模拟参数及方法 | 第52-55页 |
3.1.2 有效驱动单元划分结果及油水分布规律 | 第55-62页 |
3.1.3 均质储层水淹特征及油水分布规律 | 第62-65页 |
3.2 均质储层聚驱有效驱动单元的划分 | 第65-68页 |
3.2.1 聚驱模拟参数及方法 | 第65-66页 |
3.2.2 有效驱动单元划分结果及油水分布规律 | 第66-68页 |
3.3 均质储层聚驱浓度对有效驱动单元的影响 | 第68-80页 |
3.3.1 不同浓度聚合物驱有效驱动单元划分结果 | 第68-72页 |
3.3.2 不同浓度聚合物驱油水分布规律 | 第72-80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80-81页 |
3.5 符号说明 | 第81-83页 |
4 非均质储层有效驱动单元划分及油水分布规律 | 第83-128页 |
4.1 储层平面非均质性研究 | 第83-112页 |
4.1.1 平面渗透率非均质 | 第83-95页 |
4.1.2 地层中存在断层、夹层遮挡 | 第95-112页 |
4.2 储层纵向非均质性研究 | 第112-126页 |
4.2.1 隔层发育纵向非均质 | 第112-118页 |
4.2.2 夹层发育纵向非均质 | 第118-126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126-127页 |
4.4 符号说明 | 第127-128页 |
5 有效驱动单元划分方法在实际储层中的应用 | 第128-143页 |
5.1 非均质油藏剩余油形成与分布模式 | 第128-136页 |
5.1.1 研究区概况 | 第128-131页 |
5.1.2 油藏构型模型 | 第131-132页 |
5.1.3 剩余油形成与分布模式 | 第132-136页 |
5.2 油藏有效驱动单元的划分及油水分布规律 | 第136-142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142-143页 |
6 结论及创新点 | 第143-146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143-144页 |
6.2 创新点 | 第144页 |
6.3 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 第144-146页 |
参考文献 | 第146-154页 |
作者简历及在学研究成果 | 第154-157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1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