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绪论 | 第10-16页 |
一、课题来源 | 第10-11页 |
二、研究的目的及创新点 | 第11-12页 |
(一)研究的目的 | 第11-12页 |
(二)创新点与不足 | 第12页 |
三、国内的研究现状及分析 | 第12-14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14-16页 |
(一)文献研究法 | 第14页 |
(二)调查研究法 | 第14页 |
(三)实验对照法 | 第14-16页 |
第一章 基本概念的界定与阐释 | 第16-22页 |
第一节 “导学案”与“学案导学”的含义 | 第16-17页 |
一、“导学案”的含义 | 第16页 |
二、“学案导学”的含义 | 第16-17页 |
第二节 “导学案”与传统教案的区别 | 第17页 |
第三节 农村小学及小学高年级 | 第17-18页 |
一、农村小学 | 第17-18页 |
二、小学高年级 | 第18页 |
第四节 “导学案”应用的理论依据 | 第18-22页 |
一、启发式教学 | 第19页 |
二、人本主义理论 | 第19页 |
三、建构主义理论 | 第19-22页 |
第二章 漳州市大寨学区农村小学教学现状 | 第22-24页 |
第一节 教师在没有真正把握学情的基础上进行备课 | 第22页 |
第二节 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存在“走过场”现象 | 第22-23页 |
第三节 一些教学的顽疾仍然存在 | 第23-24页 |
第三章 “导学案”在农村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应用 | 第24-30页 |
第一节 “学案导学”模式实施的基本环节 | 第24-25页 |
一、课前预习 | 第24页 |
二、预习反馈 | 第24-25页 |
三、课堂探究 | 第25页 |
四、当堂检测 | 第25页 |
第二节 以《卖火柴的小女孩》为导学案例进行探究 | 第25-30页 |
第四章 “导学案”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应用前景 | 第30-38页 |
第一节 调查报告分析 | 第30-35页 |
第二节 借鉴运用,受益匪浅 | 第35-38页 |
结语 | 第38-40页 |
一、“导学案”设计习题化 | 第38页 |
二、“导学案”的编制缺乏技术指导 | 第38页 |
三、“导学案”有其自身的局限性 | 第38-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2页 |
附录 | 第42-44页 |
致谢 | 第44-4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