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引言 | 第10-16页 |
第一节 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10-11页 |
一、选题依据 | 第10页 |
二、选题意义 | 第10-11页 |
第二节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1-14页 |
一、国内研究综述 | 第11-13页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第三节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4页 |
第四节 本文创新点和不足之处 | 第14-16页 |
第一章 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学适度性的理论内涵 | 第16-21页 |
第一节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适度性的涵义 | 第16页 |
第二节 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学适度性的原则 | 第16-17页 |
一、遵循以学生为本全面发展的原则 | 第16-17页 |
二、遵循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规律的原则 | 第17页 |
三、遵循学生成长规律的原则 | 第17页 |
第三节 坚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适度性的意义 | 第17-21页 |
一、有利于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 第18页 |
二、有助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 第18-19页 |
三、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环境 | 第19页 |
四、有利于顺利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 第19-21页 |
第二章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违背适度性原则的表现及不利影响 | 第21-31页 |
第一节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违背适度性原则的表现 | 第21-29页 |
一、教育目标过高,忽略层次和个性 | 第21页 |
二、教学理念过于僵化,缺乏变革创新 | 第21-22页 |
三、教学内容过于教条,脱离现实 | 第22-24页 |
四、教学方式过度单一,缺乏灵活性 | 第24-27页 |
五、考试内容过度理论化,能力检测不足 | 第27-29页 |
第二节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违背适度性原则的危害 | 第29-31页 |
一、减弱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 第29页 |
二、制约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 第29-30页 |
三、违背教育规律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 第30-31页 |
第三章 积极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适度性方法 | 第31-42页 |
第一节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目标要适宜,普通与特殊相结合 | 第31-32页 |
一、面向全体,因材施教,适度进行分层教学 | 第31-32页 |
二、制定人性化的人才培养方案 | 第32页 |
第二节 教学内容要适当,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 第32-35页 |
一、理论讲授适中,把握重点与难点 | 第33页 |
二、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结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 第33-34页 |
三、贴近学生生活,解决学生现实问题 | 第34-35页 |
第三节 教学方法要适合,严肃与活泼相结合 | 第35-39页 |
一、授课方式要适宜,学生参与教师主导相结合 | 第35页 |
二、实践教学要适量,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相结合 | 第35-37页 |
三、引进慕课教学,适度进行混合式教学 | 第37页 |
四、多媒体运用要适可,传统教学与现代化教学相结合 | 第37-38页 |
五、语言应用要适度,高雅与通俗相结合 | 第38-39页 |
第四节 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 第39-41页 |
一、在思想上提升自身的政治素养 | 第39页 |
二、在理念上变革传统教学理念 | 第39-40页 |
三、在行为上,言传加适当的身教 | 第40页 |
四、在知识技能上,适当积累和更新 | 第40-41页 |
第五节 改革考试方式 | 第41-42页 |
一、打破传统考试方式,适度丰富考试形式 | 第41页 |
二、调整考试内容,注重对能力的考核 | 第41-42页 |
结语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6页 |
附录一 | 第46-49页 |
读研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49-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