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矿业工程论文--矿山压力与支护论文--矿山压力与岩层移动论文--岩层移动论文

浅层采空区稳定性微震监测技术与应用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1-19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1-12页
    1.2 微震监测技术研究现状第12-16页
        1.2.1 微震监测系统应用现状第12-15页
        1.2.2 微震监测预警技术研究现状第15-16页
    1.3 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第16-17页
    1.4 研究内容第17-18页
    1.5 技术路线第18-19页
第2章 微震监测系统布置与定位优化第19-38页
    2.1 微震监测定位方法第19-21页
    2.2 微震监测系统设计第21-32页
        2.2.1 民窿越界开采微震监测系统设计第22-23页
        2.2.2 露天矿山浅层采空区微震监测系统设计第23-28页
        2.2.3 地下矿山浅层采空区微震监测系统设计第28-32页
    2.3 微震监测系统定位优化第32-37页
        2.3.1 民窿越界开采微震监测系统定位优化第32-34页
        2.3.2 露天矿山浅层采空区微震监测系统定位优化第34页
        2.3.3 地下矿山浅层采空区微震监测系统定位优化第34-37页
    2.4 本章小结第37-38页
第3章 矿山周边民采活动监测研究第38-54页
    3.1 基本统计分析第38-42页
    3.2 时间频次分析第42-44页
    3.3 空间分布分析第44-53页
    3.4 本章小结第53-54页
第4章 浅层采空区微震活动性及时空演化规律分析第54-71页
    4.1 活动性分析原则及方法第54页
    4.2 浅层采空区与深井地压微震监测第54-59页
        4.2.1 震级对比第55-56页
        4.2.2 能量对比第56-57页
        4.2.3 24 小时事件分布情况对比第57-59页
    4.3 微震活动性与矿山生产活动之间的关系第59-61页
    4.4 微震活动时空分布特征第61-70页
        4.4.1 微震活动空间分布演化过程第61-68页
        4.4.2 微震活动时间序列演化过程第68-70页
    4.5 本章小结第70-71页
第5章 浅层采空区稳定性微震监测预警研究第71-86页
    5.1 微震活动性定量统计学基础第71-73页
    5.2 微震活动性预警指标第73-78页
        5.2.1 b值变化规律第73-75页
        5.2.2 震源参数时间序列第75-78页
    5.3 现场应用案例分析第78-85页
        5.3.1 顶板冒落前后b值与事件数变化规律分析第78-79页
        5.3.2 顶板冒落前后微震参数时间序列分析第79-84页
        5.3.3 顶板冒落预警期综合判定第84-85页
    5.4 本章小结第85-86页
第6章 浅层采空区顶板冒落过程微震参数分形研究第86-104页
    6.1 分形维数的计算第86-88页
    6.2 微震时间分形研究第88-94页
        6.2.1 微震时间分形维数计算方法第88-89页
        6.2.2 微震时间分形维数演化规律第89-90页
        6.2.3 微震时间分形维数与微震信息特征参数关系第90-94页
    6.3 微震空间分形研究第94-99页
        6.3.1 微震空间分形维数计算方法第94-96页
        6.3.2 微震空间分形维数演化规律第96-99页
    6.4 微震能量分形研究第99-102页
        6.4.1 微震能量分形维数计算方法第99-100页
        6.4.2 微震能量分形维数演化规律第100-102页
    6.5 微震信息分形维数综合分析第102-103页
    6.6 本章小结第103-104页
第7章 结论与展望第104-107页
    7.1 结论第104-105页
    7.2 展望第105-107页
参考文献第107-113页
致谢第113-114页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成果第114页

论文共11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最优凿岩转角的液压凿岩机效率提升研究
下一篇:基于非参数统计的盲频谱感知算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