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业工程论文--农田水利论文--灌溉制度与管理论文

区域作物需水估算及管理系统研发

摘要第5-8页
Abstract第8-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5-30页
    1.1 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第15-16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6-21页
        1.2.1 作物需水信息空间异质性第16-17页
        1.2.2 考虑尺度效应的作物需水采样策略及站点代表性分析第17-18页
        1.2.3 作物需水信息不同尺度推绎第18-20页
        1.2.4 基于天气预报信息的作物需水量估算与灌溉管理系统第20-21页
    1.3 研究目标和内容第21-23页
        1.3.1 研究目标第21-22页
        1.3.2 研究内容第22-23页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第23-25页
    1.5 数据来源与处理第25-29页
        1.5.1 作物需水量数据来源第25-26页
        1.5.2 作物需水量数据处理及标准化第26-28页
        1.5.3 影响华北地区冬小麦需水量的主要因子第28-29页
    1.6 小结第29-30页
第二章 基于PCA和GWR的作物需水量空间分布估算第30-40页
    2.1 主成分分析和地理加权回归概述第31-32页
        2.1.1 主成分分析第31页
        2.1.2 地理加权回归第31-32页
    2.2 结果与讨论第32-39页
        2.2.1 全域回归分析第32-35页
        2.2.2 地理加权回归分析第35-37页
        2.2.3 华北地区冬小麦多年平均需水量的空间分布第37-39页
    2.3 小结第39-40页
第三章 基于先验知识的多源作物需水信息的整合方法第40-51页
    3.1 整合方法及基本步骤第41-44页
        3.1.1 先验阶段第41-42页
        3.1.2 中间阶段第42-43页
        3.1.3 后验阶段第43页
        3.1.4 整合结果及不确定性评价第43-44页
    3.2 多源作物需水信息的表达第44-47页
        3.2.1 硬数据第44-45页
        3.2.2 软数据第45-47页
    3.3.结果与讨论第47-50页
        3.3.1 华北地区冬小麦需水量的空间分布第47-49页
        3.3.2 不同数据源整合结果比较第49-50页
    3.4.小结第50-51页
第四章 华北地区冬小麦需水量的空间异质性分析第51-57页
    4.1 空间自相关的计算及表达第51-53页
    4.2 华北地区冬小麦需水量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第53-54页
    4.3 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第54页
    4.4 典型区冬小麦不同空间尺度的自相关性第54-56页
    4.5 小结第56-57页
第五章 作物需水量尺度转折点的确定方法第57-62页
    5.1 不同空间粒度下研究区平均局部方差的计算第58页
    5.2 尺度与及其对应的局部方差平均数双对数曲线的绘制第58-60页
    5.3 作物需水信息的多重分形分析第60-61页
    5.4 小结第61-62页
第六章 不同尺度影响作物需水的主导因子第62-68页
    6.1 典型站点影响作物需水的主导因子第62-63页
    6.2 华北冬麦区影响作物需水的主导因子第63-66页
    6.3 不同空间粒度影响作物需水的主导因子第66-67页
    6.4 小结第67-68页
第七章 监测站网布设及代表性的表达方法第68-82页
    7.1 基于经典统计学和空间统计学的需水量监测站点的布设第68-69页
    7.2 基于信息熵和VORONOI图的监测站网代表性表达方法第69-80页
        7.2.1 数据来源及研究方法第71-73页
        7.2.2.结果与讨论第73-80页
        7.2.3 基于参数距离的12个站点的空间代表性分析第80页
    7.3 小结第80-82页
第八章 基于站点实测和遥感信息的作物需水量尺度推绎方法第82-91页
    8.1 不同空间粒度作物需水信息分析第82-84页
    8.2 基于站点实测和遥感信息的作物需水量尺度推绎方法第84-90页
        8.2.1 作物需水信息空间尺度扩展方法第85-87页
        8.2.2 基于站点的作物需水量监测和计算第87-88页
        8.2.3 典型灌区由点到面的尺度转换第88-90页
    8.3 小结第90-91页
第九章 基于天气预报信息的作物耗水量预测方法第91-112页
    9.1 基于温度信息的ET_0估算方法筛选第91-94页
        9.1.1 基于温度的ET_0主要方法简介第91-92页
        9.1.2 ET0估算公式的筛选第92-94页
    9.2 黄淮海地区HARGREAVES公式主要参数的率定和时空分布第94-104页
        9.2.1 Hargreaves公式参数率定方法第94-95页
        9.2.2.不同时间尺度下K、n、Toff值的空间变化第95-104页
    9.3 基于天气预报信息冬小麦耗水量预测模型的构建第104-107页
        9.3.1 基于天气预测因子的ET0预测第105页
        9.3.2 作物系数模拟模型的建立与验证第105-106页
        9.3.3 土壤水分修正因子的确定第106-107页
            9.3.3.1 FAO法第106-107页
            9.3.3.2 临界值法第107页
    9.4 模型的应用与验证第107-111页
        9.4.1 土壤墒情的实时预测方法第107-108页
        9.4.2 模型验证与精度分析第108-111页
    9.5 小结第111-112页
第十章 基于WEBGIS的作物需水量查询系统第112-121页
    10.1 主要作物需水信息管理系统技术流程第112页
    10.2 系统开发环境第112-113页
    10.3 系统体系结构第113页
    10.4 数据库设计第113-115页
    10.5 系统主要功能第115-120页
        10.5.1 用户注册和登录第115页
        10.5.2 数据录入及查询第115-116页
        10.5.3 作物需水估算第116-117页
        10.5.4 空间分析第117-118页
        10.5.5 成果发布第118-120页
    10.6 小结第120-121页
第十一章 主要结论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第121-124页
    11.1 主要结论第121-123页
    11.2 存在的主要问题第123-124页
参考文献第124-134页
致谢第134-135页
作者简介第135-136页

论文共13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气候变化条件下宝鸡峡灌区主要作物需水量时空演变及节水潜力分析
下一篇:农业典籍英译策略探讨--以《齐民要术概论》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