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业工程论文--农田水利论文--灌溉制度与管理论文

气候变化条件下宝鸡峡灌区主要作物需水量时空演变及节水潜力分析

摘要第6-9页
Abstract第9-12页
第一章 绪论第16-28页
    1.1 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第16-17页
        1.1.1 研究背景第16-17页
        1.1.2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7页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7-23页
        1.2.1 不同气象因素对灌区需水量变化的影响第17-19页
        1.2.2 灌区需水量变化的时间与空间分布第19页
        1.2.3 气候变化条件下的需水量变化分析第19-20页
        1.2.4 人类活动对灌区需水量的影响第20-21页
        1.2.5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灌区需水量的影响第21-22页
        1.2.6 应对气候变化的对策与措施第22-23页
    1.3 存在的问题第23-24页
    1.4 研究内容第24-25页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第25-28页
        1.5.1 相关资料搜集第25页
        1.5.2 宝鸡峡灌区需水特性研究第25页
        1.5.3 宝鸡峡灌区需水量时空变异性研究第25-26页
        1.5.4 技术路线第26-28页
第二章 宝鸡峡灌区基本概况第28-36页
    2.1 宝鸡峡灌区自然地理概况第28-31页
        2.1.1 宝鸡峡灌区工程概况第28-29页
        2.1.2 气候与土壤条件第29-30页
        2.1.3 水文及水资源状况第30页
        2.1.4 农业用水情况第30页
        2.1.5 宝鸡峡灌区各气象站基本概况第30-31页
    2.2 作物蒸发蒸腾量估算第31-34页
        2.2.1 作物需水量的定义第31-32页
        2.2.2 Penman-Monteith法计算作物需水量的步骤第32-34页
    2.3 宝鸡峡灌区作物蒸发蒸腾量估算方法第34-36页
        2.3.1 反距离平均加权插值法第34页
        2.3.2 加权平均插值法第34-35页
        2.3.3 宝鸡峡灌区小麦、玉米等主要作物需水量计算第35-36页
第三章 宝鸡峡灌区各气象因素时间演变规律研究第36-64页
    3.1 宝鸡峡灌区气象因素的时间演变规律分析方法第36-37页
    3.2 宝鸡峡灌区各气象因素变化规律的统计分析第37-43页
        3.2.1 宝鸡峡灌区各气象因素统计分析第37页
        3.2.2 宝鸡峡灌区各气象因素年内变化规律分析第37-38页
        3.2.3 宝鸡峡灌区各气象因素年际变化规律分析第38-43页
    3.3 宝鸡峡灌区各气象因素非周期成分分析第43-52页
        3.3.1 宝鸡峡灌区各气象因素的气候倾向率分析第43-45页
        3.3.2 宝鸡峡灌区主要气象因素Mann-Kandall突变检验第45-52页
    3.4 宝鸡峡灌区各气象要素周期成分分析第52-56页
        3.4.1 方法与原理第52-53页
        3.4.2 宝鸡峡灌区气象因素谱分析结果第53-56页
    3.5 宝鸡峡灌区各气象因素随机成分分析第56-58页
        3.5.1 方法与原理第56页
        3.5.2 气象因素时间序列的自相关分析结果第56-58页
    3.6 宝鸡峡灌区主要气象要素时间序列未来变化趋势第58-63页
        3.6.1 Hurst指数分析第58-60页
        3.6.2 宝鸡峡灌区各气象要素多时间尺度小波分析第60-63页
    3.7 本章小结第63-64页
第四章 宝鸡峡灌区主要作物需水变化规律研究第64-86页
    4.1 宝鸡峡灌区主要作物的需水量计算第64-73页
        4.1.1 冬小麦需水量计算结果第64-66页
        4.1.2 夏玉米需水量计算结果第66-69页
        4.1.3 棉花需水量计算结果第69-71页
        4.1.4 油菜需水量计算结果第71-73页
    4.2 宝鸡峡灌区各站点需水量年际变化规律分析第73-82页
    4.3 灌区各站点作物需水量的年际变化趋势分析第82-85页
    4.4 本章小结第85-86页
第五章 宝鸡峡灌区主要作物需水量空间分布特征研究第86-95页
    5.1 空间插值方法第86-87页
    5.2 宝鸡峡灌区多年平均需水量空间分布特征第87-89页
    5.3 25%湿润年宝鸡峡灌区各主要作物需水量空间分布特征第89-90页
    5.4 50%平水年宝鸡峡灌区各主要作物需水量空间分布特征第90-92页
    5.5 75%枯水年宝鸡峡灌区各主要作物需水量空间分布特征第92-94页
    5.6 本章小结第94-95页
第六章 气候变化对灌区农业需水的影响研究第95-115页
    6.1 通径分析法研究气象因子对宝鸡峡灌区作物需水的影响第95-106页
        6.1.1 通径分析法(path coefficient method)第95-97页
        6.1.2 通径分析结果第97-106页
    6.2 气象因子对宝鸡峡灌区作物需水的回归分析第106-114页
        6.2.1 冬小麦第107-108页
        6.2.2 夏玉米第108-110页
        6.2.3 棉花第110-112页
        6.2.4 油菜第112-114页
    6.3 本章小结第114-115页
第七章 气候变化对宝鸡峡灌区灌溉需水量的影响第115-133页
    7.1 灌溉需水量的定义与计算方法第115-124页
        7.1.1 不同作物生长季灌溉需水量计算结果第115-121页
        7.1.2 各种作物灌溉需水量的年际变化趋势第121-124页
    7.2 气候变化对农业总灌溉需水量的影响第124-131页
        7.2.1 冬小麦第124-126页
        7.2.2 夏玉米第126-128页
        7.2.3 棉花第128-129页
        7.2.4 油菜第129-131页
    7.3 本章小结第131-133页
第八章 宝鸡峡灌区节水潜力分析与气候变化条件下的用水对策第133-145页
    8.1 农业节水潜力的定义和计算方法第133-134页
    8.2 宝鸡峡灌区作物种植面积估算方法第134-135页
    8.3 不同气候条件下的宝鸡峡灌区节水潜力计算结果第135-138页
        8.3.1 宝鸡峡灌区作物节水潜力第135-136页
        8.3.2 不同作物不同年型各个站点节水潜力第136-138页
    8.4 气候变化情况下宝鸡峡灌区农业用水对策第138-144页
        8.4.1 宝鸡峡灌区干旱灾害频发成因分析第138-139页
        8.4.2 应对气候变化情况下宝鸡峡灌区农业用水对策第139-144页
    8.5 本章小结第144-145页
第九章 主要结论、进展及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第145-151页
    9.1 主要结论第145-147页
    9.2 主要进展第147-149页
    9.3 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第149-151页
参考文献第151-161页
致谢第161-163页
作者简介第163页

论文共1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考虑不确定性的榆林市榆阳区水资源优化配置及配置系统和谐性研究
下一篇:区域作物需水估算及管理系统研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