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一般工业技术论文--声学工程论文--超声工程论文--超声换能器论文

新型电磁式高灵敏度声波换能器的结构设计与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17页
    1.1 研究工作的背景与意义第11-12页
    1.2 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5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2-14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4-15页
    1.3 论文的主要内容第15-17页
第二章 高灵敏度电磁换能器方案设计与等效电路建立第17-35页
    2.1 电磁换能器总体方案设计第17-25页
        2.1.1 换能器单体参数指标设计第17-18页
        2.1.2 电磁换能器高灵敏度输出分析第18-20页
        2.1.3 换能器单体结构方案设计第20-25页
            2.1.3.1 换能器单体结构类型选择第20-22页
            2.1.3.2 换能器单体总体结构设计第22-25页
    2.2 电磁换能器等效电路第25-34页
        2.2.1 电磁换能器等效电路理论第25页
        2.2.2 等效电路声学元件第25-29页
        2.2.3 电磁换能器等效电路建立第29-34页
    2.3 本章小结第34-35页
第三章 电磁换能器高磁感应强度磁路结构设计第35-51页
    3.1 磁路设计分析与结构类型优选第35-39页
        3.1.1 磁路设计分析第35-36页
        3.1.2 磁路结构类型优选第36-39页
            3.1.2.1 不同类型结构磁路分析第36页
            3.1.2.2 内磁式和外磁式磁路仿真对比分析第36-39页
    3.2 内磁式磁路材料选型与永磁体计算第39-43页
        3.2.1 内磁式磁路材料优选第39-40页
        3.2.2 钕铁硼永磁体结构系数设计方法第40-43页
    3.3 内磁式磁路结构多参数优化设计第43-50页
    3.4 本章小结第50-51页
第四章 换能器振动部件设计与研究第51-68页
    4.1 换能器振动部件相关理论基础第51-56页
        4.1.1 振动部件强迫振动理论第51-54页
        4.1.2 指数型号筒声学理论第54-56页
    4.2 振动部件结构设计第56-61页
        4.2.1 振动部件振膜设计第57-58页
        4.2.2 振动部件音圈及音圈骨架设计第58-61页
    4.3 振动部件有限元分析与设计第61-67页
        4.3.1 振动部件结构特性分析第61-64页
        4.3.2 振动部件模态分析第64-65页
        4.3.3 振动部件优化设计第65-67页
    4.4 本章小结第67-68页
第五章 相位塞与号筒结构设计与研究第68-85页
    5.1 环形相位塞的结构特点分析第68-70页
    5.2 环形相位塞设计方法第70-72页
        5.2.1 等路径长度法第70-72页
        5.2.2 模态抑制法第72页
    5.3 相位塞通道关键参数分析与设计第72-82页
        5.3.1 压缩腔体本征函数与本征频率的求解第73-74页
        5.3.2 压缩腔体驱动特性分析第74-75页
        5.3.3 相位塞通道位置参数计算第75-76页
        5.3.4 无环形通道腔体声压解析计算第76-77页
        5.3.5 有环形通道腔体声压解析计算第77-78页
        5.3.6 相位塞环形通道宽度计算第78-79页
        5.3.7 环形相位塞通道数选择第79-82页
    5.4 相位塞与号筒结构设计第82-84页
    5.5 本章小结第84-85页
第六章 电磁换能器虚拟样机耦合仿真与组阵研究第85-105页
    6.1 电磁换能器耦合系统研究第85-89页
    6.2 虚拟样机建立与耦合仿真结果分析第89-97页
        6.2.1 换能器虚拟样机的建立第89-92页
        6.2.2 换能器耦合仿真结果分析与结构优化设计第92-97页
    6.3 换能器基阵设计与研究第97-103页
        6.3.1 圆形活塞声源基阵远场指向性理论第97-100页
        6.3.2 换能器基阵参数设计与指向性研究第100-103页
    6.4 本章小结第103-105页
第七章 电磁换能器制作与测试第105-110页
    7.1 电磁换能器制作方法第105-107页
    7.2 电磁换能器性能测试第107-109页
        7.2.1 气隙渗磁率测试第107-108页
        7.2.2 声压级测试第108-109页
    7.3 本章小结第109-110页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第110-112页
    8.1 总结第110-111页
    8.2 展望第111-112页
致谢第112-113页
参考文献第113-116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116-117页

论文共11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动力锂电池自适应充电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下一篇:大规模天线系统混合预编码算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