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稻论文

水稻种子发育过程中种子活力QTL动态分析与耐脱水生理研究

摘要第7-9页
ABSTRACT第9-11页
缩略词及英汉对照表第12-13页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第13-29页
    第一章 种子活力遗传研究进展第13-21页
        1 种子活力定义第13页
        2 种子活力测定方法第13-14页
        3 影响种子活力的因素第14-16页
            3.1 遗传因素第14页
            3.2 环境因素第14-16页
        4 水稻种子活力QTL定位研究第16-19页
            4.1 正常条件下第16-17页
            4.2 非生物胁迫条件下第17-19页
            4.3 劣变条件下第19页
        5 QTL动态定位研究第19-20页
        6 水稻种子活力研究前景第20-21页
    第二章 种子耐脱水生理及脱水调控研究进展第21-29页
        1 种子耐脱水性研究第21-25页
            1.1 种子类型和脱水速率对种子耐脱水性的影响第21-22页
            1.2 种子耐脱水性形成的生理机制第22页
            1.3 种子耐脱水性的分子调控第22-25页
        2 脱水剂调控研究第25-26页
            2.1 乙烯利第25页
            2.2 敌草快第25-26页
            2.3 乙基黄原酸钠第26页
            2.4 百草枯第26页
        3 脱水剂作用机理第26-27页
        4 脱水剂在水稻种子生产上的应用前景第27-28页
        5 本论文研究内容及意义第28-29页
第二部分 研究报告第29-73页
    第三章 水稻种子发育过程中种子活力QTL动态分析第29-47页
        1 材料和方法第30-32页
            1.1 植物材料第30页
            1.2 田间处理第30页
            1.3 种子活力鉴定第30-31页
            1.4 QTL位点分析第31页
            1.5 BSA法验证第31页
            1.6 优良杂交组合预测第31-32页
            1.7 数据分析第32页
        2 结果分析第32-43页
            2.1 种子活力表型第32页
            2.2 QTL加性效应分析第32-33页
            2.3 QTL上位性效应分析第33-36页
            2.4 QTL与发育阶段的互作效应第36-37页
            2.5 BSA法验证QTL第37-39页
            2.6 种子活力QTL位置比较第39-40页
            2.7 优异RIL家系利用第40-43页
        3 讨论第43-47页
            3.1 种子活力特性第43页
            3.2 种子活力QTL动态变化第43-44页
            3.3 种子活力遗传改良第44-47页
    第四章 水稻种子发育过程中种子耐脱水生理研究第47-59页
        1 材料与方法第48-49页
            1.1 植物材料与田间种植第48页
            1.2 千粒重测定第48页
            1.3 含水量测定第48页
            1.4 发芽试验第48页
            1.5 电导率测定第48-49页
            1.6 丙二醛和过氧化氢含量测定第49页
            1.7 酶活性测定第49页
            1.8 数据分析第49页
        2 结果分析第49-56页
            2.1 千粒重和种子含水量变化第49-50页
            2.2 种子耐脱水性变化第50-51页
            2.3 电导率变化第51-52页
            2.4 过氧化氢和丙二醛含量变化第52-53页
            2.5 抗氧化酶活性变化第53-54页
            2.6 种子发芽性状与生理指标间回归分析第54-56页
        3 讨论第56-59页
            3.1 种子耐脱水性的获得第56页
            3.2 活性氧自由基与种子耐脱水性第56-57页
            3.3 抗氧化酶活性与种子耐脱水性第57-58页
            3.4 种子耐脱水性预测第58-59页
    第五章 脱水剂处理对水稻种子脱水和活力的影响第59-73页
        1 材料与方法第59-62页
            1.1 植物材料第59页
            1.2 化学药剂第59-60页
            1.3 田间处理第60-61页
            1.4 种子含水量及千粒重测定第61页
            1.5 种子发芽第61页
            1.6 数据分析第61-62页
        2 结果分析第62-70页
            2.1 2013年结果第62-66页
                2.1.1 种子含水量变化第62-63页
                2.1.2 种子千粒重变化第63页
                2.1.3 种子发芽变化第63-65页
                2.1.4 种子成苗率变化第65-66页
            2.2 2014年敌草快重复验证结果第66-70页
        3 讨论第70-73页
            3.1 脱水剂脱水效果第70页
            3.2 脱水剂处理对产量的影响第70-71页
            3.3 脱水剂处理对种子发芽的影响第71页
            3.4 敌草快作为脱水剂的应用前景第71-73页
全文结论第73-75页
全文创新点第75-77页
参考文献第77-89页
致谢第89-91页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91页

论文共9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水稻分蘖芽萌发与休眠相互转换的激素调控和分子机制
下一篇:水稻异交相关性状的QTL遗传剖析与柱头长度QTL qSTL3.1的精细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