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4页 |
1.1 命题缘起 | 第8页 |
1.2 选题背景与意义 | 第8-10页 |
1.3 研究现状与文献 | 第10-11页 |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1-14页 |
第2章 蒋维崧的生平概述 | 第14-24页 |
2.1 蒋维崧的家世背景与家学渊源 | 第14-17页 |
2.2 蒋维崧师承及交游 | 第17-24页 |
2.2.1 入门正、骨始生——与马万里 | 第17-18页 |
2.2.2 师友直、学始立——与胡小石、乔大壮、沈尹默、潘伯鹰 | 第18-24页 |
第3章 蒋维崧的篆书艺术 | 第24-28页 |
3.1 大篆金文取法 | 第24页 |
3.2 大篆金文特征 | 第24-28页 |
第4章 蒋维崧“以书入印”的篆刻艺术 | 第28-40页 |
4.1 “以书入印”的篆刻取法渊源 | 第28-30页 |
4.2 “以书入印”释考 | 第30-35页 |
4.2.1 甲骨文入印 | 第30-31页 |
4.2.2 商周金文和战国金石文字入印 | 第31页 |
4.2.3 小篆入印 | 第31-32页 |
4.2.4 汉缪篆入印 | 第32-33页 |
4.2.5 隶书入印 | 第33页 |
4.2.6 行草书入印 | 第33-35页 |
4.3 “以书入印”的篆刻艺术释析 | 第35-40页 |
4.3.1 篆法分析 | 第35-36页 |
4.3.2 章法分析 | 第36-37页 |
4.3.3 刀法分析 | 第37页 |
4.3.4 边款分析 | 第37-40页 |
第5章 蒋维崧“以书入印”的艺术思想及历史地位 | 第40-44页 |
5.1 “以书入印”的艺术思想 | 第40-42页 |
5.1.1 以学驭书、印外求印 | 第40页 |
5.1.2 书从印入、印从书出 | 第40-41页 |
5.1.3 借古开新、化古出新 | 第41-42页 |
5.2 蒋维崧“以书入印”在当代的历史地位 | 第42-44页 |
结语 | 第44-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8页 |
附录一 | 第48-56页 |
附录二 | 第56-58页 |
致谢 | 第58-6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