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7页 |
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缩略词表 | 第11-15页 |
1 引言 | 第15-27页 |
·植物转基因方法研究 | 第15-19页 |
·载体介导法 | 第15-17页 |
·直接导入法 | 第17-19页 |
·观赏凤梨生物技术研究进展 | 第19-23页 |
·离体培养体系 | 第19-21页 |
·培养物褐化的原因及对策 | 第21-22页 |
·遗传转化研究 | 第22-23页 |
·CYP2基因的研究 | 第23-26页 |
·亲环素的分布 | 第24页 |
·亲环素的结构 | 第24-25页 |
·亲环素功能 | 第25页 |
·水稻CYP2基因 | 第25-26页 |
·本文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26-27页 |
2 观赏凤梨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高频再生及超微结构研究 | 第27-40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8-29页 |
·实验材料 | 第28页 |
·胚性愈伤组织诱导以及继代培养 | 第28页 |
·胚性愈伤组织的分化及植株移栽 | 第28-29页 |
·愈伤组织的超微结构观察 | 第29页 |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 第29页 |
·结果和分析 | 第29-38页 |
·不同激素组合对愈伤组织诱导力和愈伤组织质量的影响 | 第29-32页 |
·不同激素组合对胚性愈伤组织再分化的影响 | 第32-34页 |
·胚性愈伤组织与非胚性愈伤组织的超微结构观察 | 第34-38页 |
·讨论 | 第38-40页 |
3 农杆菌介导观赏凤梨转基因体系建立 | 第40-51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0-43页 |
·材料 | 第40页 |
·实验试剂 | 第40页 |
·DNA提取方法优化 | 第40-42页 |
·观赏凤梨卡那霉素本底抗性检测 | 第42页 |
·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及预培养 | 第42页 |
·胚性愈伤组织遗传转化 | 第42-43页 |
·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及统计分析 | 第43页 |
·结果和分析 | 第43-48页 |
·不同DNA提取方法浑浊度、紫外、电泳检测分析 | 第44-45页 |
·观赏凤梨对卡那霉素的本底抗性 | 第45-46页 |
·观赏凤梨转化体系 | 第46页 |
·GFP基因表达分析及不同浸染时间和AS对转化的影响 | 第46-48页 |
·讨论 | 第48-51页 |
4 观赏凤梨转OsCYP2研究 | 第51-59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51-53页 |
·供试材料 | 第51页 |
·菌种与质粒 | 第51页 |
·含目的基因的农杆菌菌株的获得 | 第51-53页 |
·观赏凤梨幼苗对潮霉素的敏感性检测 | 第53页 |
·观赏凤梨转pCAMBIA-OsCYP2及再生 | 第53页 |
·转基因植株PCR检测 | 第53页 |
·结果和分析 | 第53-57页 |
·阳性克隆EHA105菌株的获得 | 第53-54页 |
·观赏凤梨对潮霉素的本地抗性 | 第54-55页 |
·转基因植株的获得 | 第55-56页 |
·转基因植株的PCR检测 | 第56-57页 |
·讨论 | 第57-59页 |
5 主要结论与展望 | 第59-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70页 |
个人简历及发表论文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