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引言 | 第11-12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2-16页 |
1.1 森林景观的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 景观格局 | 第13-14页 |
1.3 均匀度理论 | 第14-16页 |
1.3.1 均匀度理论研究简史和内容 | 第14-15页 |
1.3.2 均匀度理论数学模型 | 第15-16页 |
2 研究区概况与方法 | 第16-23页 |
2.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6-17页 |
2.2 研究区概况 | 第17页 |
2.3 研究内容 | 第17页 |
2.4 资料收集 | 第17页 |
2.5 数据处理方法 | 第17-22页 |
2.5.1 均匀度理论 | 第17-20页 |
2.5.2 景观空间格局分析指标 | 第20-22页 |
2.6 技术路线 | 第22-23页 |
3 森林景观斑块格局总体特征 | 第23-27页 |
3.1 景观斑块的划分 | 第23-25页 |
3.2 森林景观斑块格局总体特征 | 第25-26页 |
3.3 景观斑块破碎化分析 | 第26-27页 |
4 森林景观斑块空间结构特征 | 第27-33页 |
4.1 景观斑块级别统计 | 第27-28页 |
4.2 景观斑块面积特征分析 | 第28-32页 |
4.3 景观斑块形状分析 | 第32-33页 |
5 均匀度理论的森林景观斑块空间分布格局 | 第33-48页 |
5.1 均匀度理论研究森林景观斑块空间分布格局 | 第33-35页 |
5.2 均匀度理论研究自然地形因子对景观斑块分布格局的影响 | 第35-48页 |
5.2.1 均匀度理论研究不同海拔景观斑块的分布格局 | 第36-40页 |
5.2.2 均匀度理论研究不同坡度景观斑块的分布格局 | 第40-44页 |
5.2.3 均匀度理论研究不同坡向景观斑块的分布格局 | 第44-48页 |
6 结论与讨论 | 第48-51页 |
6.1 主要结论 | 第48-49页 |
6.2 展望 | 第49-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科研实践简介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