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盆周西缘彭州天台山不同恢复阶段次生阔叶林种子雨分布特征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前言 | 第10-11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1-15页 |
1.1 次生林恢复阶段的划分 | 第11页 |
1.2 种子雨与种子库的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1.3 种子雨的研究内容 | 第12-15页 |
2 研究内容及目的意义 | 第15-16页 |
3 研究区域概况 | 第16-17页 |
4 研究方法 | 第17-22页 |
4.1 样地选取 | 第17-18页 |
4.2 样地调查 | 第18-19页 |
4.3 样品处理 | 第19-20页 |
4.4 数据分析 | 第20-22页 |
5 结果与分析 | 第22-48页 |
5.1 不同恢复阶段种子雨数量分布特征 | 第22-25页 |
5.2 不同恢复阶段种子雨物种分布特征 | 第25-30页 |
5.3 种子雨物种多样性分布特征 | 第30-35页 |
5.4 种子雨年际变化特征 | 第35-37页 |
5.5 种子雨水平空间分布特征 | 第37-39页 |
5.6 种子雨与土壤种子库相似性分析 | 第39-42页 |
5.7 种子雨与地上植被相似性分析 | 第42-45页 |
5.8 种子雨时间分布模型 | 第45-48页 |
6 结论与讨论 | 第48-52页 |
6.1 种子雨物种数随恢复过程呈减少趋势 | 第48页 |
6.2 种子雨密度随恢复过程呈先抑后扬的变化 | 第48-49页 |
6.3 不同恢复阶段种子雨高峰期不同 | 第49页 |
6.4 种子雨物种多样性随恢复过程而降低 | 第49-50页 |
6.5 种子雨年际变化明显 | 第50页 |
6.6 种子雨多为聚集分布 | 第50-51页 |
6.7 各恢复期种子雨与种子库相似性差异明显 | 第51页 |
6.8 各恢复期种子雨与地上植被相似性逐渐降低 | 第51-52页 |
6.9 各恢复阶段种子雨时间分布模型呈三次曲线 | 第52页 |
7 研究的不足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8页 |
致谢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