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交通运输经济论文--航空运输经济论文--中国航空运输论文--航运企业组织与经营管理论文

基于产业集群理论的株洲通用航空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0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1-14页
        1.1.1 研究背景第11-12页
        1.1.2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2-14页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4-18页
        1.2.1 国外研究综述第14-15页
        1.2.2 国内研究综述第15-18页
    1.3 研究思路第18-19页
    1.4 研究方法第19-20页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第20-24页
    2.1 相关概念界定第20-21页
        2.1.1 通用航空第20页
        2.1.2 通用航空产业第20-21页
        2.1.3 通用航空产业链第21页
    2.2 相关理论基础第21-24页
        2.2.1 公共管理理论第21-22页
        2.2.2 产业链理论第22-23页
        2.2.3 产业集群理论第23-24页
第三章 国内外通用航空产业集群发展经验借鉴第24-35页
    3.1 国外通用航空产业集群发达国家经验第24-28页
        3.1.1 美国通用航空产业集群发展经验第24-26页
        3.1.2 加拿大通用航空产业集群发展经验第26-27页
        3.1.3 巴西通用航空产业集群发展经验第27-28页
    3.2 国内通用航空产业集群先进地区经验第28-32页
        3.2.1 西安阎良国家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第28-30页
        3.2.2 珠海航空产业园第30-31页
        3.2.3 重庆两江新区通用航空产业基地第31-32页
    3.3 国内外通用航空产业集群发展的启示第32-35页
        3.3.1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第32-33页
        3.3.2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第33页
        3.3.3 完善通用航空法规第33-34页
        3.3.4 强化通用航空人才培养第34页
        3.3.5 实现相关产业联动发展第34-35页
第四章 株洲通用航空产业集群发展的SWOT分析第35-48页
    4.1 通用航空产业集群发展现状第35-38页
        4.1.1 我国通用航空产业整体发展情况第35-36页
        4.1.2 株洲通用航空产业集群发展现状第36-38页
    4.2 株洲通用航空产业集群发展的优势(S)第38-41页
        4.2.1 交通区位优势第38-39页
        4.2.2 产业聚集优势第39页
        4.2.3 关键技术优势第39-40页
        4.2.4 顶层设计优势第40-41页
    4.3 株洲通用航空产业集群发展的劣势(W)第41-43页
        4.3.1 产业结构劣势第41页
        4.3.2 产业平台劣势第41-43页
        4.3.3 空域政策劣势第43页
    4.4 株洲通用航空产业集群发展的机遇(O)第43-45页
        4.4.1 低空空域的改革与开放第43-44页
        4.4.2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战略支撑第44页
        4.4.3 省、市政府的大力推动第44-45页
    4.5 株洲通用航空产业集群发展的挑战(T)第45-46页
        4.5.1 宏观经济形势不容乐观第45页
        4.5.2 外部竞争压力越发激烈第45页
        4.5.3 产业投融资渠道狭窄第45-46页
    4.6 株洲通用航空产业集群发展的SWOT分析及结论第46-48页
第五章 株洲通用航空产业集群发展的战略第48-57页
    5.1 指导思想第48页
    5.2 发展原则第48-49页
        5.2.1 统筹发展第48页
        5.2.2 龙头牵引第48-49页
        5.2.3 军民融合第49页
        5.2.4 产城结合第49页
    5.3 产业定位与目标第49-51页
        5.3.1 总体定位第49页
        5.3.2 分项定位第49-50页
        5.3.3 发展目标第50-51页
    5.4 发展重点第51-53页
        5.4.1 做大核心产业第51页
        5.4.2 做强重点产业第51-52页
        5.4.3 完善配套产业第52-53页
    5.5 措施与建议第53-57页
        5.5.1 创新体制机制,加大协调力度第53-54页
        5.5.2 制定专项政策,实施奖励机制第54页
        5.5.3 延伸产业链条,强化招商举措第54页
        5.5.4 培育本土企业,强化产业联动第54-55页
        5.5.5 突破金融瓶颈,寻求多元融资第55页
        5.5.6 营造创新氛围,激发市场潜能第55页
        5.5.7 夯实人才基础,强化智力支撑第55-57页
结论与展望第57-58页
参考文献第58-61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61-62页
致谢第62页

论文共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互联网背景下A银行信用卡业务战略转型研究
下一篇:炎陵县新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