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航空、航天论文--航空港(站)、机场及其技术管理论文--货物运输技术设备论文

航空货运隐含危险品的管理模式研究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1 绪论第11-23页
    1.1 选题意义第11-16页
        1.1.1 航空危险品管理规则的演变第11-14页
        1.1.2 航空危险品涉及的运输环节第14-15页
        1.1.3 隐含危险品管理的重要性第15-16页
    1.2 相关管理模式研究第16-21页
        1.2.1 国内非航空运输监管模式第16-18页
        1.2.2 美国对空运危险品的管理第18页
        1.2.3 危险品培训管理体系第18-21页
    1.3 本课题研究方法和预期目标第21-22页
        1.3.1 研究框架第21页
        1.3.2 研究方法第21页
        1.3.3 预期目标第21-22页
    1.4 本文创新点第22-23页
2 文献综述第23-30页
    2.1 航空隐含危险品研究现状第23-28页
        2.1.1 航空快递危险品研究现状第23-24页
        2.1.2 航空货代的现状第24-25页
        2.1.3 收运环节的危险源识别的方法第25-26页
        2.1.4 航空危险品管理现状研究第26-28页
    2.2 电子仓储问题的研究现状第28页
    2.3 本章小结第28-30页
3 危险品运输管理的现状第30-36页
    3.1 危险品运输管理的必要性第30-31页
    3.2 航空货运收运环节的流程管理第31-32页
    3.3 隐含危险品管理问题分析第32-35页
        3.3.1 隐含危险品产生的原因分析第32-34页
        3.3.2 行业防范分析第34-35页
    3.4 本章小结第35-36页
4 隐含危险品的管理模式第36-56页
    4.1 加强四层责任主体的管理第36-42页
        4.1.1 加强托运人培训和诚信管理第36-38页
        4.1.2 加强销售代理人识别能力管理第38-39页
        4.1.3 加强航空公司识别能力管理第39-41页
        4.1.4 加强行业主管部门的综合管理第41-42页
    4.2 把握管理模式中的三个关键环节第42-44页
        4.2.1 把握培训和宣传环节第42页
        4.2.2 把握现场揽货时隐含危险品的识别环节第42-43页
        4.2.3 把握机场收运货物时的货单核查环节第43-44页
    4.3 借助与管理模式相关的两个外部管理体系第44-50页
        4.3.1 推进质量体系管理第44-45页
        4.3.2 建立诚信管理体系第45-50页
    4.4 建设信息平台第50-55页
        4.4.1 平台建设目标第50-51页
        4.4.2 平台流程框架结构图第51-53页
        4.4.3 平台工作依据第53页
        4.4.4 平台的安全设置第53-54页
        4.4.5 平台的辅助工作第54-55页
    4.5 本章小结第55-56页
5 方案效果评估和建议第56-65页
    5.1 平台使用示例及目前存在问题第56-61页
    5.2 系统有效性使用的评估指标第61-63页
        5.2.1 有效性使用第61-62页
        5.2.2 评估指标设计第62-63页
    5.3 使用建议第63-64页
    5.4 本章小结第64-65页
结论第65-67页
参考文献第67-69页
附录1 隐含危险品清单(部分)第69-71页
附录2 收运平台调查问卷(样卷)第71-74页
致谢第74页

论文共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中小制造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下一篇:上司的指导行为对新员工组织社会化影响的研究--领导认同和角色认同的中介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