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0页 |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17-19页 |
·研究方法 | 第17页 |
·研究框架 | 第17-19页 |
·创新之处与不足 | 第19-20页 |
·创新之处 | 第19页 |
·不足之处 | 第19-20页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 | 第20-30页 |
·物流与制造业物流 | 第20-21页 |
·物流 | 第20-21页 |
·制造业物流 | 第21页 |
·自营物流与物流外包 | 第21-23页 |
·自营物流 | 第21-22页 |
·物流外包 | 第22-23页 |
·信息 | 第23-25页 |
·信息的概念 | 第23-24页 |
·信息与知识的关系 | 第24-25页 |
·隐性信息和显性信息 | 第25页 |
·相关理论 | 第25-29页 |
·核心能力理论 | 第26页 |
·信息传递途径理论 | 第26-27页 |
·博弈理论 | 第27-29页 |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三章 制造业物流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 第30-38页 |
·制造业物流的现状分析 | 第30-33页 |
·制造业(工业)物流总额分析 | 第30-31页 |
·制造业物流成本构成分析 | 第31页 |
·制造业物流费用率分析 | 第31-33页 |
·物流外包成为制造业物流发展的趋势 | 第33-36页 |
·物流外包成为制造业发展趋势的理论原因 | 第33-34页 |
·现阶段制造业物流外包的发展情况 | 第34-36页 |
·本章小结 | 第36-38页 |
第四章 信息对制造业企业物流外包效率实现的影响 | 第38-42页 |
·信息传递与共享的直接影响 | 第38-39页 |
·对物流外包各业务流程的影响 | 第38-39页 |
·对制造业和物流业行业联动的影响 | 第39页 |
·对合作企业信任程度的影响 | 第39页 |
·信息传递与共享的间接影响 | 第39-40页 |
·作用于企业结构体系影响物流外包效率 | 第39-40页 |
·作用于利益攸关方影响物流外包效率 | 第40页 |
·作用于企业认同感影响物流外包效率 | 第40页 |
·本章小结 | 第40-42页 |
第五章 信息传递对制造业企业物流外包效率实现的影响分析 | 第42-54页 |
·信息传递的基本过程 | 第42-43页 |
·信息本身对制造业企业物流外包效率实现的影响 | 第43-47页 |
·显性信息和隐性信息的比较 | 第43-44页 |
·显性信息和隐性信息互相转化 | 第44-45页 |
·对制造业物流外包效率实现的影响分析 | 第45-47页 |
·信息传递渠道对制造业企业物流外包效率实现的影响 | 第47-50页 |
·物流外包过程中各级人员的信息获取程度分析 | 第47-48页 |
·信息传递渠道层级对物流外包效率实现的影响 | 第48-50页 |
·信息发送者与接收者对制造业物流外包效率实现的影响 | 第50-52页 |
·参与者背景方面的影响 | 第51页 |
·参与者素质的影响 | 第51-52页 |
·本章小结 | 第52-54页 |
第六章 信息共享对制造业企业物流外包效率实现的影响分析 | 第54-62页 |
·制造业物流外包信息共享分析 | 第54-56页 |
·基于信息本身的分析 | 第54-55页 |
·基于过程的分析 | 第55页 |
·基于信息主体的分析 | 第55-56页 |
·制造业企业物流外包博弈特点分析 | 第56-57页 |
·制造业物流外包信息共享决策机制的模型 | 第57-59页 |
·符号与基本假设 | 第57-58页 |
·博弈模型建立 | 第58-59页 |
·博弈模型成立的条件分析 | 第59页 |
·基于信息共享模型的制造业物流外包效率实现的分析 | 第59-61页 |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第七章 制造业企业物流外包效率实现的对策建议 | 第62-68页 |
·重视信息传递过程,提高信息传递效率 | 第62-64页 |
·重视日常信息管理,促进显隐性信息转换 | 第62-63页 |
·优化物流外包组织结构,减少信息传递层级 | 第63-64页 |
·加强员工培训,提升信息参与者综合素质 | 第64页 |
·重视信息共享,提升信息共享收益 | 第64-66页 |
·加大信息技术投入,提高信息转化系数 | 第64-65页 |
·融入企业文化氛围,提高合作效应系数 | 第65-66页 |
·构建物流信息共享系统 | 第66页 |
·本章小结 | 第66-68页 |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8-70页 |
·结论 | 第68-69页 |
·展望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4页 |
附录 | 第74-76页 |
致谢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