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工业经济论文--中国工业经济论文--工业企业组织和经营管理论文

基于信息传递与共享视角的制造业企业物流外包效率实现研究

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20页
   ·研究背景第10-11页
   ·研究意义第11-12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6页
     ·国外研究现状第12-13页
     ·国内研究现状第13-16页
   ·研究内容第16-17页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第17-19页
     ·研究方法第17页
     ·研究框架第17-19页
   ·创新之处与不足第19-20页
     ·创新之处第19页
     ·不足之处第19-20页
第二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第20-30页
   ·物流与制造业物流第20-21页
     ·物流第20-21页
     ·制造业物流第21页
   ·自营物流与物流外包第21-23页
     ·自营物流第21-22页
     ·物流外包第22-23页
   ·信息第23-25页
     ·信息的概念第23-24页
     ·信息与知识的关系第24-25页
     ·隐性信息和显性信息第25页
   ·相关理论第25-29页
     ·核心能力理论第26页
     ·信息传递途径理论第26-27页
     ·博弈理论第27-29页
   ·本章小结第29-30页
第三章 制造业物流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第30-38页
   ·制造业物流的现状分析第30-33页
     ·制造业(工业)物流总额分析第30-31页
     ·制造业物流成本构成分析第31页
     ·制造业物流费用率分析第31-33页
   ·物流外包成为制造业物流发展的趋势第33-36页
     ·物流外包成为制造业发展趋势的理论原因第33-34页
     ·现阶段制造业物流外包的发展情况第34-36页
   ·本章小结第36-38页
第四章 信息对制造业企业物流外包效率实现的影响第38-42页
   ·信息传递与共享的直接影响第38-39页
     ·对物流外包各业务流程的影响第38-39页
     ·对制造业和物流业行业联动的影响第39页
     ·对合作企业信任程度的影响第39页
   ·信息传递与共享的间接影响第39-40页
     ·作用于企业结构体系影响物流外包效率第39-40页
     ·作用于利益攸关方影响物流外包效率第40页
     ·作用于企业认同感影响物流外包效率第40页
   ·本章小结第40-42页
第五章 信息传递对制造业企业物流外包效率实现的影响分析第42-54页
   ·信息传递的基本过程第42-43页
   ·信息本身对制造业企业物流外包效率实现的影响第43-47页
     ·显性信息和隐性信息的比较第43-44页
     ·显性信息和隐性信息互相转化第44-45页
     ·对制造业物流外包效率实现的影响分析第45-47页
   ·信息传递渠道对制造业企业物流外包效率实现的影响第47-50页
     ·物流外包过程中各级人员的信息获取程度分析第47-48页
     ·信息传递渠道层级对物流外包效率实现的影响第48-50页
   ·信息发送者与接收者对制造业物流外包效率实现的影响第50-52页
     ·参与者背景方面的影响第51页
     ·参与者素质的影响第51-52页
   ·本章小结第52-54页
第六章 信息共享对制造业企业物流外包效率实现的影响分析第54-62页
   ·制造业物流外包信息共享分析第54-56页
     ·基于信息本身的分析第54-55页
     ·基于过程的分析第55页
     ·基于信息主体的分析第55-56页
   ·制造业企业物流外包博弈特点分析第56-57页
   ·制造业物流外包信息共享决策机制的模型第57-59页
     ·符号与基本假设第57-58页
     ·博弈模型建立第58-59页
     ·博弈模型成立的条件分析第59页
   ·基于信息共享模型的制造业物流外包效率实现的分析第59-61页
   ·本章小结第61-62页
第七章 制造业企业物流外包效率实现的对策建议第62-68页
   ·重视信息传递过程,提高信息传递效率第62-64页
     ·重视日常信息管理,促进显隐性信息转换第62-63页
     ·优化物流外包组织结构,减少信息传递层级第63-64页
     ·加强员工培训,提升信息参与者综合素质第64页
   ·重视信息共享,提升信息共享收益第64-66页
     ·加大信息技术投入,提高信息转化系数第64-65页
     ·融入企业文化氛围,提高合作效应系数第65-66页
     ·构建物流信息共享系统第66页
   ·本章小结第66-68页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第68-70页
   ·结论第68-69页
   ·展望第69-70页
参考文献第70-74页
附录第74-76页
致谢第76页

论文共7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江苏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 盐水鸭》标准的制定
下一篇:有机农业产业规划框架与案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