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第11-25页 |
第一章 棉花野生种的育种潜力及远缘杂交研究进展 | 第11-15页 |
1 棉属野生种的育种潜力 | 第11-13页 |
·提高丰产性 | 第12页 |
·改良纤维品质 | 第12页 |
·提高抗虫、抗病及抗逆性 | 第12页 |
·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培育 | 第12页 |
·种子无腺体/植株有腺体棉花新类型的选育 | 第12-13页 |
·选育出带有苞叶早落基因的新品种 | 第13页 |
·杂交不亲和性育种 | 第13页 |
2 棉花远缘杂交研究进展 | 第13-15页 |
·棉花远缘杂交的成果 | 第13-14页 |
·棉花远缘杂交的障碍及克服方法 | 第14-15页 |
第二章 棉花远缘杂交外源基因的鉴定方法 | 第15-19页 |
1 同工酶鉴定 | 第15页 |
2 细胞学鉴定 | 第15页 |
3 分子细胞遗传鉴定 | 第15-16页 |
4 DNA分子鉴定 | 第16-19页 |
·DNA分子标记技术及应用 | 第16-17页 |
·利用分子标记挖掘野生种优良性状的进展 | 第17-19页 |
第三章 转录组学研究进展 | 第19-25页 |
1 转录组学技术研究进展 | 第19-20页 |
·Illumina测序 | 第19-20页 |
·454 测序 | 第20页 |
·SOLID测序 | 第20页 |
2 转录组测序在植物研究中的应用 | 第20-25页 |
·新基因的发掘 | 第20-21页 |
·植物细胞特性改造 | 第21页 |
·代谢途径的确定 | 第21页 |
·基因图谱的绘制 | 第21-22页 |
·分子标记的开发 | 第22-25页 |
第二部分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5-27页 |
第三部分 研究报告 | 第27-49页 |
第四章 陆地棉与异常棉六倍体杂种F_1的形态、细胞与分子标记分析 | 第27-37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7-28页 |
·实验材料 | 第27页 |
·分子标记的选择 | 第27-28页 |
2 试验方法 | 第28-32页 |
·技术路线图 | 第28页 |
·常用溶液的配制 | 第28-29页 |
·六倍体F_1染色体计数 | 第29-30页 |
·棉花基因组DNA提取 | 第30页 |
·SSR标记分析 | 第30-31页 |
·SSR标记数据收集及处理 | 第31-32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2-35页 |
·陆地棉、异常棉及六倍体F_1形态观察 | 第32页 |
·六倍体F_1有丝分裂中期核型分析 | 第32-33页 |
·陆地棉、异常棉及六倍体F_1基因型分析 | 第33-35页 |
4 讨论 | 第35-37页 |
第五章 异常棉基因组在回交后代的检测 | 第37-45页 |
1 实验材料 | 第37页 |
2 试验方法 | 第37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7-43页 |
·BC_2F_1群体形态观察及部分农艺性状统计分析 | 第37-38页 |
·BC_2F_1基因型检测 | 第38-43页 |
4 讨论 | 第43-45页 |
第六章 异常棉来源的SSR标记的开发 | 第45-49页 |
1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45-46页 |
·SSR挖掘、标记开发 | 第45页 |
·SSR引物的冗余性分析及多态性SSR分子标记电子筛选 | 第45-46页 |
·PCR扩增及多态性检测 | 第46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6-47页 |
·SSR发掘及分子标记开发 | 第46-47页 |
·电子多态性的筛选 | 第47页 |
·PCR扩增及多态性检测 | 第47页 |
3 讨论 | 第47-49页 |
全文总结 | 第49-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9页 |
致谢 | 第59-6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学术论文发表情况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