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土的破碎表征及小麦生长响应研究
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8页 |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0-12页 |
·课题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耕后土壤破碎表征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旋耕机扭矩性能测试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小麦地上部形态特征研究现状 | 第15页 |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5-18页 |
第二章 粘性土重塑方法及破碎性能比较 | 第18-28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18-22页 |
·非标准普式击制样方法 | 第19-20页 |
·揉搓法制样方法 | 第20-21页 |
·冲击破碎试验 | 第21-22页 |
·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22-27页 |
·土壤压实度与含水率的关系 | 第22-23页 |
·比冲击破碎能与含水率的关系 | 第23-24页 |
·平均土块径和分形维数 | 第24-25页 |
·非标准普式击制样的土样破碎特征 | 第25-26页 |
·揉搓法制样的土壤破碎特征 | 第26-27页 |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三章 水稻土和黄棕壤的破碎试验对比研究 | 第28-42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8-30页 |
·制样方法 | 第29页 |
·破碎方法 | 第29-30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0-41页 |
·标准击实功制取黄棕壤的破碎试验 | 第30-32页 |
·标准击实功制取水稻土的破碎试验 | 第32-41页 |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四章 旋耕碎土及扭矩性能测试大田试验 | 第42-56页 |
·旋耕扭矩田间性能测试 | 第42-51页 |
·试验地点和条件 | 第42-43页 |
·试验设计 | 第43-44页 |
·试验结果 | 第44-51页 |
·耕后碎土质量评价 | 第51-54页 |
·碎土取样方法 | 第51页 |
·不同工况下的分形维数和平均土块径 | 第51-54页 |
·本章小结 | 第54-56页 |
第五章 水稻土破碎对稻茬麦生长响应研究 | 第56-65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56-58页 |
·稻茬麦种植与处理 | 第56-57页 |
·测试方法 | 第57-58页 |
·数据分析与讨论 | 第58-64页 |
·不同旋耕破碎对小麦生物学指标的影响 | 第58-59页 |
·土壤破碎与不破碎对小麦茎叶参数的影响 | 第59-64页 |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5-68页 |
·研究成果 | 第65-66页 |
·展望 | 第66-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4页 |
致谢 | 第74-7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