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会科学总论论文--社会学论文--社会生活与社会问题论文--中、老年人问题论文

我国失能老人医养康护养老服务问题研究--基于青岛市的调查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6页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第9-10页
  (一)研究背景第9-10页
  (二)研究意义第10页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0-14页
  (一)国外研究现状第10-12页
  (二)国内研究现状第12-14页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第14-15页
  (一)研究方法第14页
  (二)研究内容第14-15页
 四、创新点第15-16页
  (一)视角创新第15页
  (二)方法创新第15-16页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依据第16-20页
 一、相关概念第16-18页
  (一)失能老人第16-17页
  (二)长期护理第17-18页
  (三)医养康护养老服务第18页
 二、理论基础第18-20页
  (一)需要层次理论第18-19页
  (二)人性照护理论第19-20页
第三章 我国推行医养康护养老服务模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第20-27页
 一、我国推行医养康护养老服务模式的必要性第20-22页
  (一)失能老年人口数量众多第20页
  (二)养老服务体系不完善第20-21页
  (三)医疗资源有限第21-22页
  (四)老年人家属护理负担重第22页
 二、我国推行医养康护养老服务模式的可行性第22-27页
  (一)经济发展水平与保险覆盖率高第22页
  (二)基层医疗卫生资源的发展潜在空间巨大第22-24页
  (三)相关养老和医疗政策的有力支持第24-25页
  (四)养老服务市场化趋势的推进第25-27页
第四章 青岛市医养康护养老服务模式的实证调查与分析第27-41页
 一、实施医养康护养老服务模式的背景分析第27-28页
  (一)青岛市慢性病失能老人状况第27页
  (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第27-28页
  (三)实现了医疗和养老保险的全覆盖第28页
  (四)前期社区医疗保险管理政策的实施第28页
 二、实施医养康护养老服务模式的相关支持第28-32页
  (一)青岛市早期开展老年医疗护理工作第28-29页
  (二)医疗保险城乡统筹第29页
  (三)实施长期医疗护理保险第29-32页
 三、实施医养康护服务机构的运行现状第32-36页
  (一)医养康护运行机构的基本状况第32-33页
  (二)医养康护机构的医护人员情况第33-34页
  (三)机构慢性病失能老年人的主要患病类型第34-35页
  (四)参保人享受医养服务的转变第35-36页
  (五)享受医养康护老年人的费用支付第36页
 四、青岛市运行医养康护服务模式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第36-41页
  (一)政府支持不足第36-37页
  (二)医护人员数量不足、素质不高第37-38页
  (三)养老和医疗机构衔接不到位第38-39页
  (四)护理方法缺乏多样性第39页
  (五)社会组织参与不足第39-41页
第五章 我国构建医养康护养老服务模式的对策建议第41-49页
 一、加大政府支持力度第41-42页
  (一)完善政策支持和法律保障第41页
  (二)提高对医养康护的资金投入第41页
  (三)建立良好的医养康护准入机制第41-42页
  (四)推进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第42页
 二、培养符合医养康护服务的的专业医护人员第42-45页
  (一)鼓励培养医养康护专业人才第42-43页
  (二)建立有层次、多样化的培训方式第43页
  (三)实施绩效目标管理制度第43-44页
  (四)构建质量评估和监督反馈机制第44-45页
 三、整合现有的医疗护理社会资源第45-46页
  (一)合理分配老年人群体与医养康护资源第45页
  (二)搭建资源整合网络平台第45-46页
  (三)鼓励社会组织的参与医养康护服务第46页
 四、确定参保人享受医养康护资格第46-47页
  (一)根据ADL量表对老人实施分级护理第46-47页
  (二)细化分级护理标准的制定第47页
 五、创新医养康护养老服务基金筹集方式第47-49页
  (一)实施商业长期护理保险第47-48页
  (二)实施失能老人长期护理补贴第48页
  (三)逐步实施全民长期医疗护理保险第48-49页
参考文献第49-52页
附录第52-55页
致谢第55-56页
个人简历第56页

论文共5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林业政策变化对东北森林资源的影响--以露水河林业局为例
下一篇:重建历史情境—“情境逻辑”理论与美术史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