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1 导言 | 第8-16页 |
| ·选题依据和意义 | 第8-10页 |
| ·选题的理论依据和意义 | 第8-9页 |
| ·选题的现实依据和意义 | 第9-10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4-15页 |
| ·研究思路 | 第14页 |
|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 ·研究的重点、难点、创新点 | 第15-16页 |
| ·研究重点 | 第15页 |
| ·研究难点 | 第15页 |
| ·研究创新点 | 第15-16页 |
| 2 思想品德课中学生发展性评价概述 | 第16-24页 |
| ·思想品德课中学生发展性评价的内涵和特点 | 第16-18页 |
| ·发展性评价的内涵 | 第16-17页 |
| ·思想品德课中发展性评价的特点 | 第17-18页 |
| ·思想品德课中发展性评价的内容 | 第18-20页 |
| ·思想品德课起点的发展性评价 | 第18-19页 |
| ·思想品德课课堂的发展性评价 | 第19页 |
| ·思想品德课对学生行为的评价 | 第19-20页 |
| ·思想品德课考试的发展性评价 | 第20页 |
| ·思想品德课中运用发展性评价的意义 | 第20-24页 |
| ·发展性评价有助于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与道德品质 | 第21页 |
| ·发展性评价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 | 第21-22页 |
| ·发展性评价有助于深化学生对知识的感悟 | 第22-24页 |
| 3 思想品德课中运用发展性评价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 第24-36页 |
| ·思想品德课中运用发展性评价存在的问题 | 第25-30页 |
| ·评价过程对学生重视不够 | 第25-26页 |
| ·评价内容缺乏实效性 | 第26-28页 |
| ·评价方法还显得单一 | 第28-29页 |
| ·评价语言缺乏针对性 | 第29-30页 |
| ·思想品德课中运用发展性评价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 第30-36页 |
| ·教师对发展性评价理解不到位 | 第30-32页 |
| ·评价内容设计及观念更新速度较慢 | 第32-33页 |
| ·评价方式依然倾向应试要求 | 第33页 |
| ·评价语言比较贫乏 | 第33-36页 |
| 4 思想品德课中运用发展性评价的策略 | 第36-49页 |
| ·努力提高思想品德课评价过程中的主体性 | 第36-39页 |
| ·作为学习主体的人 | 第36-38页 |
| ·有差异有独立人格的人 | 第38页 |
| ·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中的人 | 第38-39页 |
| ·切实加强思想品德课评价内容实效性 | 第39-42页 |
| ·教师要创新教学设计转变教学观念 | 第39-40页 |
| ·创设情境活动增加参与度 | 第40-42页 |
| ·课堂作业生活化附有可行动性 | 第42页 |
| ·注重优化思想品德课的评价方法 | 第42-46页 |
| ·学业自我评价方法 | 第42-44页 |
| ·行为习惯评价方法 | 第44-46页 |
| ·课堂表现评价方法 | 第46页 |
| ·有效开发思想品德课课堂评价语言 | 第46-49页 |
| ·多用期待性的语言 | 第46-47页 |
| ·恰当的鼓励与夸奖的积极性语言 | 第47-48页 |
| ·简明的指引性语言 | 第48-49页 |
| 结论 | 第49-50页 |
| 参考文献 | 第50-52页 |
| 附录 | 第52-59页 |
| 后记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