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7页 |
| 1 引言 | 第7-14页 |
| ·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7-8页 |
| ·选题的背景 | 第7-8页 |
| ·选题的意义 | 第8页 |
|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8-11页 |
| ·国外研究综述 | 第9-10页 |
|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0-11页 |
|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1-12页 |
| ·研究思路 | 第11页 |
| ·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 ·研究的重点、难点及创新点 | 第12页 |
| ·研究重点及难点 | 第12页 |
| ·研究创新点 | 第12页 |
| ·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12-14页 |
| ·问题教学理论 | 第12-13页 |
| ·人本主义理论 | 第13页 |
| ·最近发展区理论 | 第13-14页 |
| 2 问题教学法及思想品德课概述 | 第14-20页 |
| ·问题教学法及思想品德课的界定 | 第14-17页 |
| ·问题教学法 | 第14-16页 |
| ·思想品德课 | 第16-17页 |
| ·问题教学法在思想品德课应用的意义 | 第17-20页 |
| ·有利于提高教学实效性 | 第17-18页 |
| ·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和锻炼思维能力 | 第18页 |
| ·有利于促进生生、师生之间的合作交流 | 第18-20页 |
| 3 问题教学法在思想品德课运用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以北疆中学为例 | 第20-34页 |
| ·问题教学法在思想品德课使用中取得的成绩 | 第20-23页 |
| ·学生问题意识不断增强 | 第21页 |
| ·教师专业素质普遍提升 | 第21-23页 |
| ·师生关系更加和谐 | 第23页 |
| ·问题教学法在思想品德课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 第23-29页 |
| ·部分问题情境脱离实际 | 第24-25页 |
| ·部分问题设置缺乏有效性 | 第25-27页 |
| ·部分答案趋向标准化 | 第27-28页 |
| ·学生答题效果不佳 | 第28页 |
| ·教师评价不足 | 第28-29页 |
| ·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29-34页 |
| ·过于以中考所涉及的考点为中心 | 第29-30页 |
| ·新任教师实践经验不足 | 第30-31页 |
| ·学生参与意愿不足 | 第31-34页 |
| 4 问题教学法在思想品德课的实施策略 | 第34-49页 |
| ·问题教学法在思想品德课运用的原则 | 第34-35页 |
| ·问题情境设计适应性原则 | 第34-35页 |
| ·问题集设计层次性原则 | 第35页 |
| ·教学过程互动性原则 | 第35页 |
| ·问题总结的同一性和多样性相结合原则 | 第35页 |
| ·问题教学法在思想品德课的有效运用 | 第35-45页 |
| ·创设生活化的情境 | 第37-39页 |
| ·提出简明有序的问题 | 第39-42页 |
| ·快速有效的问题解决途径 | 第42-44页 |
| ·设置恰当的答案与评价 | 第44-45页 |
| ·问题教学法在思想品德课运用的实践反思 | 第45-49页 |
| ·注重自身教师专业发展 | 第45-46页 |
| ·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 | 第46-47页 |
| ·注重对教学问题的雕琢 | 第47-48页 |
| ·明确教学的价值导向 | 第48-49页 |
| 结语 | 第49-50页 |
| 附录 | 第50-55页 |
| 参考文献 | 第55-57页 |
| 后记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