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轴角动量飞轮式卫星姿态系统的鲁棒控制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8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8-14页 |
| ·课题背景 | 第8-9页 |
| ·鲁棒控制理论发展进程 | 第9-12页 |
| ·鲁棒控制理论的提出 | 第10-11页 |
| ·鲁棒控制理论的发展和成熟 | 第11-12页 |
| ·鲁棒控制理论的研究现状 | 第12页 |
|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2-14页 |
| 第2章 卫星姿态描述与动力学建模 | 第14-28页 |
| ·引言 | 第14页 |
| ·参考坐标系及姿态描述 | 第14-19页 |
| ·参考坐标系的定义 | 第14-15页 |
| ·常用的姿态描述方法 | 第15-19页 |
| ·刚体卫星姿态的运动学和动力学 | 第19-21页 |
| ·姿态运动学方程 | 第19-20页 |
| ·姿态动力学方程 | 第20-21页 |
| ·挠性卫星动力学建模 | 第21-27页 |
| ·带挠性附件的姿态动力学 | 第21-24页 |
| ·挠性卫星姿态控制模型 | 第24-27页 |
|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 第3章 鲁棒控制基本理论 | 第28-41页 |
| ·引言 | 第28页 |
| ·数学基础 | 第28-32页 |
| ·向量和矩阵的范数 | 第28-30页 |
| ·信号和系统的范数 | 第30-31页 |
| ·线性分式变换 | 第31-32页 |
| ·模型不确定性 | 第32-35页 |
| ·不确定性的分类 | 第33-34页 |
| ·不确定系统模型的分类 | 第34-35页 |
| ·小增益定理 | 第35-37页 |
| ·小增益定理 | 第35-36页 |
| ·鲁棒稳定与性能的等价关系 | 第36-37页 |
| ·H∞控制理论 | 第37-40页 |
| ·标准H∞控制问题 | 第37-38页 |
| ·DGKF解法 | 第38-40页 |
|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 第4章 H∞控制器设计 | 第41-54页 |
| ·引言 | 第41页 |
| ·机理模型建立 | 第41-45页 |
| ·反作用飞轮下的动力学方程 | 第41-42页 |
| ·卫星姿控系统的简化模型 | 第42-45页 |
| ·不确定性分析 | 第45-46页 |
| ·标准H∞控制问题的建立 | 第46-49页 |
| ·H∞控制器求解 | 第49-52页 |
| ·本章小结 | 第52-54页 |
| 第5章 仿真分析与对比研究 | 第54-71页 |
| ·引言 | 第54页 |
| ·鲁棒性能与稳定性检验 | 第54-59页 |
| ·奇异值分析 | 第54-55页 |
| ·零极点对消问题 | 第55-58页 |
| ·系统的频域分析 | 第58-59页 |
| ·H∞控制器下的系统仿真 | 第59-62页 |
| ·PID控制器下的系统仿真 | 第62-66页 |
| ·H∞控制与PID控制的对比分析 | 第66-70页 |
|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 结论 | 第71-73页 |
| 参考文献 | 第73-77页 |
| 致谢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