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上海游艺会活动考察(1927-1937)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绪论 | 第9-15页 |
一﹑选题意义 | 第9-10页 |
二、研究现状及创新点 | 第10-12页 |
(一)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二)创新点 | 第12页 |
三、相关概念界定 | 第12-15页 |
(一)“游艺会”界定 | 第12-13页 |
(二)时期界定 | 第13页 |
(三)区域界定 | 第13-15页 |
第一章 游艺会的发端 | 第15-21页 |
一﹑时代背景 | 第15-17页 |
二﹑上海游艺会的产生 | 第17-21页 |
第二章 1927—1937年上海的游艺会 | 第21-43页 |
一、游艺会的举办者 | 第21-35页 |
(一)学校与游艺会 | 第21-26页 |
(二)社会团体与游艺会 | 第26-31页 |
(三)社会名人与游艺会 | 第31-35页 |
二、政府对游艺会的管理 | 第35-43页 |
(一)早期的游艺会 | 第35-36页 |
(二)中后期的游艺会 | 第36-43页 |
第三章 游艺会的属性 | 第43-69页 |
一、娱乐性 | 第43-51页 |
(一)学校娱乐 | 第43-46页 |
(二)社会大众消遣 | 第46-51页 |
二、慈善公益性 | 第51-64页 |
(一)内部互助 | 第52-54页 |
(二)战争、灾荒救济 | 第54-61页 |
(三)助学及扶贫 | 第61-64页 |
三、政治性 | 第64-69页 |
第四章 游艺会的作用与影响 | 第69-77页 |
一﹑传播社会文化的媒介 | 第69-73页 |
二、娱乐休闲的平台 | 第73-74页 |
三、增进行业交流的桥梁 | 第74-77页 |
余论 | 第77-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3页 |
后记 | 第83-84页 |